[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5126.4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6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贵;牛永姣;王少杰;罗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H04K1/02;H04B10/70;H04B10/61;H04B10/69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子 混沌 保密 通信 系统 | ||
1.一种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混沌驱动模块、响应系统、信号输入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混沌驱动模块产生一个主混沌信号并注入所述响应系统,同时,所述响应系统自身产生若干从属混沌信号,将不同强度的主混沌信号注入所述响应系统直到所述若干从属混沌信号达到混沌同步;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响应系统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向达到混沌同步的响应系统加入传输信号后在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传输信号从而完成传输信号的保密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沌驱动模块设置有主硅光子,所述主硅光子的光子晶体微腔中产生主混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系统内设置有用于传送信号的信道Ⅰ和信道Ⅱ,所述信道Ⅰ和信道Ⅱ内分别设置有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所述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的光子晶体微腔中分别产生从属混沌信号Ⅰ和从属混沌信号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硅光子、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的光子晶体微腔均由两块微平板光子晶体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硅光子的光子晶体微腔中产生的主混沌信号以不同的强度分别注入所述响应系统内的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的光子晶体微腔中直到所述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的光子晶体微腔中产生的从属混沌信号Ⅰ和从属混沌信号Ⅱ达到混沌同步;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中的混沌达到混沌同步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在所述从属硅光子Ⅰ的光子晶体微腔中加入传输信号进行传输,在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传输信号前,所述从属硅光子Ⅱ将加入到所述从属硅光子Ⅰ中的传输信号恢复,从而完成传输信号的保密通信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光子混沌源的保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系统还包括光纤耦合器、光隔离器、偏振控制器、光纤、光放大器和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纤耦合器将所述响应系统拆分成信道Ⅰ和信道Ⅱ两路信道;
所述信道Ⅰ连接光纤耦合器后由第一光隔离器、第一偏振控制器、光纤Ⅰ、第一光放大器、从属硅光子Ⅰ、第二偏振控制器、第二光放大器和第一光电探测器依次连接构成,所述信道Ⅱ连接光纤耦合器后由第二光隔离器、第三偏振控制器、光纤Ⅱ、第三光放大器、从属硅光子Ⅱ、光纤Ⅲ、第四光放大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依次连接构成;
所述主混沌信号通过信道Ⅰ依次经过光纤耦合器、第一光隔离器、第一偏振控制器、光纤Ⅰ和第一光放大器注入所述从属硅光子Ⅰ的光子晶体微腔中,所述主混沌信号通过信道Ⅱ依次经过光纤耦合器、第二光隔离器、第三偏振控制器、光纤Ⅱ和第三光放大器注入所述从属硅光子Ⅱ的光子晶体微腔中,以实现所述从属硅光子Ⅰ和从属硅光子Ⅱ中的混沌达到混沌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51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工业计算机无风扇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存储服务器风扇减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