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36375.5 申请日: 2017-09-16
公开(公告)号: CN107493729B 公开(公告)日: 2020-09-29
发明(设计)人: 吴燕民;王丹;孙占敏;唐益雄;刘自杨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17/00;A01G24/10;A01G24/28
代理公司: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代理人: 余光军;霍雪梅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促进 非洲 罗汉松 种子 发芽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本发明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成熟的细叶非洲罗汉松球果去除果肉得到核果;(2)将核果用液氮浸泡后再破除核果木质外壳得到种子;(3)将种子用水浸泡后进行催芽得到胚萌动的种子;(4)将胚萌动的种子移入培养基质中进行培养,待种子萌发出芽后,转移到常温环境中培养得到细叶非洲罗汉松幼苗。本发明通过对细叶非洲罗汉松核果进行液氮浸种,人工破除种壳并对催芽温度及培养基质进行优化,极显著提高了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的发芽率,有效缩短了育苗时间。本发明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于实际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罗汉松的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Afrocarpusgracilior)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属于细叶非洲罗汉松的有性繁殖领域。

背景技术

细叶非洲罗汉松(Afrocarpus gracilior)为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非洲罗汉松属(Afrocarpus)常绿针叶树种,是非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常绿针叶树种之一,来自赤道东部的非洲,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以及非洲的Afromontane栖息地均有分布,生长在4000到9000英尺的干燥森林中。除了非洲外,细叶非洲罗汉松在新西兰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及美国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面积栽培,通常作为行道树、观赏树、树屏风和树篱。细叶非洲罗汉松主干直立,冠幅大,枝叶稠密、树姿秀丽优美古雅,生长较快,寿命长,适应性强,四季常青,为抗污染及净化空气的优质环保树种,非常适宜于做行道树,对城市的景观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可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国行道树、观赏树优良品种短缺的突出问题,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细叶非洲罗汉松在中国进行栽培。

细叶非洲罗汉松果肉部分含有抑制发芽物质,自然生态环境中主要依靠蝙蝠、非洲野猪,食果鸟类、疣猴等动物取食,果实通过动物消化系统有效的去除抑制发芽的物质,然后排泄出木质核果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芽率低。由于细叶非洲罗汉松是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在中国国内没有相关种子萌发和人工育苗的方法。国外有相关细叶非洲罗汉松人工育苗方式的报道是采用人工去除球果的肉质部分来暴露种子,直接播种于育苗盘,并覆盖一层轻质土壤,始终保持育苗基质湿润,种子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发芽,不仅存在种子发芽时间长、苗期生长管理时间长,而且发芽率也非常低,亟待改进。

因此,建立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快速、高效、稳定、批量的发芽与成苗技术体系,对该树种的有性繁殖、苗木繁育、选育及生产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快速、经济、高效萌发成苗,在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同时,大大缩短育苗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发芽和成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成熟的细叶非洲罗汉松球果去除果肉,得到核果;(2)将核果用液氮浸泡,然后破除核果木质外壳,得到种子;(3)将种子用水浸泡,然后进行催芽,得到胚萌动的种子;(4)将胚萌动的种子移入培养基质中进行培养,待种子萌发出芽后,转移到常温环境中培养,得到细叶非洲罗汉松幼苗。

其中,步骤(1)还包括将核果用常温清水清洗干净,晒干果核表面水分。

步骤(2)所述用液氮浸泡核果的时间为0-10分钟,优选为0.5-5分钟,最优选为2分钟;所述破除核果木质外壳为人工破除核果木质外壳。

本发明对液氮处理时间的优化结果表明,不经过液氮处理的种子基本没有萌发;采用液氮浸种2分钟的处理,细叶非洲罗汉松种子的发芽率达到57.33%,极显著的高于不经过液氮处理以及液氮浸种30秒-1分钟或者3-6分钟的种子发芽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6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