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7100.3 | 申请日: | 201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7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程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宏珍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1/06;C08L63/00;C08L33/00;C08L97/02;C08L77/00;C08K5/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聚丙烯 增强复合材料 丙烯酸树脂 硅烷偶联剂 热塑性塑料 竹材 下脚料 酚醛树脂 尼龙纤维 增强尼龙 抗氧剂 模压件 热固性 增溶剂 重量份 竹纤维 甘油 池槽 粉料 杆件 蔑丝 轻质 主茎 组份 加工 纤维 节能 制作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ABS树脂50‑60份、酚醛树脂10‑15份、环氧树脂10‑15份、丙烯酸树脂8‑15份、竹纤维40‑60份、尼龙纤维5‑10份、抗氧剂0.8‑1.5份、甘油2‑5份、硅烷偶联剂4‑8份、增溶剂1‑2份。本发明系采用各种竹材主茎加工成竹蔑丝(片)纤维,枝稍下脚料加工成粉料,用于增强尼龙、ABS、聚丙烯等热固性、热塑性塑料,能制造出轻质、高强、节能、价廉的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及由其制作的各种板、管、箱、桶、池槽、容器、型材、杆件及模压件类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材料科学技术 领域或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所谓的复合材料,就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 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 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 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 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 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①航空航天领域。②汽车工业。③化工、纺 织和机械制造领域。④医学领域。此外,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体育运动器件和 用作建筑材料等。
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②夹层复合材 料③细粒复合材料④混杂复合材料等。纤维增强材料是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 用量最大的一种。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纤维增强材料的另一 个特点是各向异性,因此可按制件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设计纤维的排列。
其中以纤维增强塑料发展快,品种多,应用广,用于增强的纤维有玻璃纤 维、碳纤维、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植物纤维、金属丝等,其中玻璃纤维占90% 以上。我国自五十年代就开展了对玻纤增强塑料(即玻璃钢)的研究。但由于 玻璃纤维生产能耗高、产品对人体有影响、价格昂贵,难以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利用自然资源中较为丰富的可再生的竹材为原料,作 为增强材料的主要成份,以取代从矿产、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资源中提取的合成 纤维或金属。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ABS树脂50-60份、酚醛树脂10-15份、环氧树脂10-15份、丙烯酸树脂8-15份、竹纤维40-60份、尼龙纤维5-10份、抗氧剂0.8-1.5份、甘油2-5份、硅烷偶联剂4-8份、增溶剂1-2份。
优选的,所述的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ABS树脂55份、酚醛树脂12份、环氧树脂13份、丙烯酸树脂12份、竹纤维50份、尼龙纤维8份、抗氧剂1.2份、甘油3份、硅烷偶联剂6份、增溶剂1.5份。
本发明系采用各种竹材主茎加工成竹蔑丝(片)纤维,枝稍下脚料加工成 粉料,用于增强尼龙、ABS、聚丙烯等热固性、热塑性塑料,能制造出轻质、高强、节能、价廉的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及由其制作的各种板、管、箱、桶、池 槽、容器、型材、杆件及模压件类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ABS树脂50份、酚醛树脂15份、环氧树脂10份、丙烯酸树脂15份、竹纤维40份、尼龙纤维10份、抗氧剂0.8份、甘油5份、硅烷偶联剂4份、增溶剂2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宏珍,未经程宏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7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