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冰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7766.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5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雨;徐佩;张承森;骆婉珍;田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冰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冰池,属于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分离与搅拌为一体的融冰池,包括冰水室及融冰室两部分,融冰室又由水循环系统、搅拌装置、分离装置和上层空间几部分构成。冰水室实验后产生的碎冰越过冰水室与融冰室间的分离板落到分离装置上,分离装置将较小冰块分离到融冰室的底端,由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切割,加速融化;分离装置上的大冰块在融冰室上层空间设备提供的高温下促使融化,冰块不断缩小后再由分离装置分离到底端,当底端积水较多时,水循环系统将积水抽送到冰水室中。本发明主要针对融冰池的实验室内碎冰的融化而设计的,具有融冰速度快、试验用水循环效率高、实用性强和节约能源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冰池。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寒冷海域的海洋石油开发活动的兴起,海洋开发活动不断向寒冷海域扩展,冰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逐渐增加,低温冰工程实验室大量出现。通过详细论证和设计,大多数冰工程实验室能够细致模拟冰环境、技术手段也逐步多样化,从极地船舶研究拓展到海洋工程等多种试验类型,试验流程、方法逐渐全面建立并成熟。近年来,随着北极资源开发和商业航行的可能性,各国对冰工程实验室的改造升级更加重视,甚至新建了更加先进的冰水池,进一步健全其试验条件。新兴国家也积极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新建了规模领先的冰水池试验设施。冰水池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制冷系统使冰水池表面形成冰层,可以分别开展冰区船舶的运动性能试验研究、冰区海洋平台试验研究和港口水利工程等试验研究,能够非常方便地模拟海洋结构物真实的航行环境。但是,冰水池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冰水池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碎冰,初步估计中小型冰水池在每次实验完成后大约产生5—10吨的碎冰,大型冰水池实验室一次试验能产生10—60吨的碎冰,从而给再次实验模拟带来困难。
冰水池实验室内处理碎冰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辅助拖车将碎冰推至融冰池内,通过融冰池来实现碎冰的融化。目前,大多数融冰池都采用自然融化的方式进行碎冰的融化,造成融冰速度慢,碎冰大量积累等问题,使实验整体效率明显将低。同时,冰水池实验室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将碎冰融化的实验用水抽取到冰水池内必然使池内水平面下降,给实验测量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冰水池实验室使用的都是第三代模型冰即混合乙二醇EG、脂肪族洗涤剂AD和糖S等三种不同的添加剂的水溶液混合而成。如果在冰水池内加入足够多的实验用水以消除因碎冰产生的水面降低的问题,必然带来实验成本的增加。对于冰水池产生大量碎冰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快碎冰的融化,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用水和减少碎冰堆积的现象。因此,加大对冰水池内融冰池的设计和创新对冰水池实验室整体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冰速度快、试验用水循环效率高、集搅拌、冰水分离于一体的融冰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冰池,包括冰水室1和融冰室2,冰水室及融冰室之间通过分离墙3隔开,分离墙上端为斜面,斜面下方开有管道口;融冰室2包括水循环系统4、分离装置5、搅拌装置6及上层空间7;
水循环系统4又包括加压水泵41、进水管42及出水管43,分离装置5包括支撑结构51和分离板52,搅拌装置6包括电机61、减速机62及搅拌叶轮63,上层空间7包括卷帘门71、暖气换热器72、通风窗73及出口门74;
水循环系统4安装在融冰室的墙壁上,加压水泵41及进水管42安装在内壁上,出水管43从内壁延伸到分离墙的外壁上;水循环系统的下方融冰室空间内四面墙壁内侧搭建有四个平台,支撑结构51铺设在平台上,分离板52安装在支撑结构上方;搅拌装置6安装在分离装置上,分离板上开有减速机通道口67,用于安装减速机62,减速机上方连接电机61,下方连接搅拌叶轮63,搅拌叶轮一直延伸到融冰室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7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转把结构
- 下一篇:一种踏板摩托车后轮液压盘式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