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除磷自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8279.4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2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俞元洪;王杰;谢士猛;姜欢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弘海众创空间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刘湘舟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自动控制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除磷自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含磷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中,增加了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从而引起水体中藻类与水生植物异常繁殖,即水体的富营养化。过量的磷还会危害海洋环境,引起赤潮。对于除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废水除磷的主要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沉淀法、物理吸附法、膜技术处理法等等。
在除磷技术的支撑下,延伸了一系列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生物除磷装置、化学沉淀装置、膜技术装置等。其中生物除磷装置,因生物菌培养周期长,且易受厌氧生物环境、水质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总磷去除率往往不稳定。膜技术装置从经济角度分析,很难运用单一膜技术除磷,而且膜技术只适用特定的磷化合物,特定的污水源,局限性较大。化学除磷装置其效率高于生物除磷且稳定可靠,一般情况下,其出水总磷含量可满足小于1mg/L的排放要求,但现有化学除磷装置因其工艺不完善,处理装置零散,占地面积大,药剂添加量不稳定导致成本增加等特点,很难稳定控制且后端效果不佳。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化学除磷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投药系统、搅拌系统、加药系统、药水混合系统、水管缠绕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投药系统包括若干个药剂投药箱,其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的药剂,所述药剂投药箱上设有药剂计量泵和流量计,所述药剂计量泵用于控制药剂添加量,所述流量计用于控制水的添加量;所述搅拌系统包括若干个搅拌桶,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药剂投药箱连通,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设有抽吸泵、内部设有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所述加药系统包括若干个加药箱,其分别通过所述抽吸泵与对应的搅拌桶连通,所述加药箱上设有加药泵;所述药水混合系统包括若干个混合器、污水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混合器分别通过所述加药泵与对应的加药箱连通,所述污水进水口设置在药水混合系统首端的混合器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末端的混合器上;所述水管缠绕系统包括软管和缠绕柱,所述若干个混合器之间通过软管相互连通,所述缠绕柱的数量至少为两根;所述控制系统与投药系统、搅拌系统、加药系统、药水混合系统及水管缠绕系统连接,用于智能化控制装置的运行。
进一步,所述药剂投药箱、搅拌桶、加药箱和混合器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数量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加药泵为隔膜加药泵或蠕动泵。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设有散热通风口。
其次提供一种所述化学除磷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向所述药剂投药箱内分别加满对应的药剂;
步骤b,所述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药剂添加量Q1将药剂和水分别打入搅拌桶内进行搅拌,得到对应的药剂溶液;
步骤c,将所述药剂溶液打入对应的加药箱内备用;
步骤d,装置运行后,污水通过所述软管依次流经各个混合器,同时所述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药剂溶液添加量Q2将对应的药剂溶液打入对应的混合器中,进行絮凝反应;
步骤e,出水沉淀,絮凝物与水分离。
进一步,每个所述搅拌桶内加入的预设的药剂添加量Q1是不相同的,所述药剂添加量Q1的计算公式为:
Q1=a×b%
其中,Q1为所述药剂添加量,a为水的添加量,b%为所述药剂与水的浓度配比,所述b%的范围为1%~2%或0.5‰~1‰。
进一步,每个所述混合器内加入的预设的药剂溶液添加量Q2是不相同的,所述药剂溶液添加量Q2的计算公式为:
Q2=c×d%
其中,Q2为所述药剂溶液添加量,c为污水的添加量,d%为所述药剂溶液与污水的浓度配比,所述d%的范围为3‰~1%。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的水直接排放回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中的化学除磷自动控制装置,配件集中,占地面积小,药剂自动控制添加,添加量稳定,降低成本;2.污水经过多级反应,絮凝充分,加快水的分离速度;3.软管布局整齐,不易变形堵塞;4.根据污水水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浓度配比,得到最佳的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弘海众创空间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弘海众创空间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8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