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防盗门的指纹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9105.X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8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冉启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雅迪世纪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00;E05B4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314033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防盗门 指纹锁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家居防盗门的指纹锁组件,包括外扳把手和固定把手,其中外扳把手由连接部和把手部连接而成;固定把手的内侧面安装时与防盗门外侧面固定,方轴段上端与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下端同轴连接,该第一电动推杆竖直安装在固定把手的顶面上;连接部内侧面固设有一个第一碰块,该第一碰块与第一位置传感器相配合,而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反馈给第一控制器,并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伸长配。本案中将识别玻璃片设置由固定式调整为活动式,并由倾斜外露式调整为竖直内藏式设置,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避免传统结构易沉积灰尘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防盗门的指纹锁组件。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家居领域的重要设施,它通过锁具实现防盗。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推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指纹锁,这种指纹锁位于防盗门的外侧面,指纹锁的识别玻璃片朝上倾斜,并朝门的外侧设置,且识别玻璃片与指纹识别器的距离出厂时便标定好。开门时,人的手指直接接触识别玻璃片,由指纹锁内的指纹识别电路识别指纹;指纹识别电路识别指纹后,指纹锁解锁,人再用手向下转动门把手,从而实现开门。另外,为了指纹锁失效,常常还设置有密码识别和钥匙识别系统作为备份。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指纹锁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指纹锁的识别玻璃片朝上倾斜,并朝门的外侧设置,这种设置方式有几个如下严重的问题:a、将重要的识别玻璃片暴露在外,容易人为地或其他因素而损坏,又或者水透过识别玻璃片后到达指纹识别电路,从而损失指纹识别电路,导致指纹锁系统失效;b、由于识别玻璃片朝上倾斜,灰尘等杂质容易沉积在识别玻璃片上,这样会降低指纹识别的成功率;并且,人的手指有汗液等,接触多了必然在识别玻璃片上残留汗液,这样又会进一步降低指纹识别的成功率;为了避免灰尘和汗液残留,常常需要人用抹布主动去擦拭识别玻璃片,但这种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操作过程,费时费力。
2、囿于上述第1条的严重缺陷,所以目前需要设置密码识别和钥匙识别系统作为备份,这样不仅增大了锁具的复杂程度和体积,也同时增大了制造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3、开锁时,先用手指接触识别玻璃片,通过指纹识别后锁具解锁,然后再转动把手最终才能开门,需要两个单独的操作步骤,开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防盗门的指纹锁组件,欲克服背景技术指纹识别成功率不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家居防盗门的指纹锁组件,包括指纹识别器、指纹识别电路和识别玻璃片,其中识别玻璃片供手指接触,识别玻璃片与指纹识别器相配合,并由所述指纹识别电路解析识别指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扳把手和固定把手,其中外扳把手为中空结构,并由连接部和把手部连接而成,连接部的厚度低于把手部厚度;所述固定把手为中空结构,该固定把手的内侧面安装时与防盗门外侧面固定,固定把手外端的开口由定位板封口,在定位板上设有一个左右端贯通的U形缺口;所述外扳把手的连接部插入U形缺口内,该插入部分左端部的上、下表面均开有一个方形孔,所述U形缺口上、下侧边上对应开有方形过孔,锁止轴同时穿过该方形孔和方形过孔;所述锁止轴为两段式阶梯轴,并由上部的方轴段和下部的圆轴段同轴连接而成,圆轴段所在的圆周是方轴段的内切圆,且方轴段的大小与所述方形孔和方形过孔相适配;所述方轴段上端与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下端同轴连接,该第一电动推杆竖直安装在所述固定把手的顶面上,而第一电动推杆的第一控制器的信号线缆通过锁止轴上的过线孔后,伸入所述外扳把手内,并与所述指纹识别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内侧面固设有一个第一碰块,该第一碰块与第一位置传感器相配合,而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反馈给所述第一控制器,并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伸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雅迪世纪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雅迪世纪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9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