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设备用多方向吸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272.4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恒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B08B13/00;B01D46/00;B01D4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备用 多方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设备用多方向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潜能得到充分展现,受国际市场需求拉动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力推动,我国纺织的投资和生产均出现了快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工艺和纺织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但是纺织设备的除尘操作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现阶段大多数的纺织设备的吸尘除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纺织设备的吸尘装置体积过大,占用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需要风机的功率较大,吸尘罩的吸尘效果差,通过缩小管径提高吸尘罩的吸力,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且管道内的灰尘堆积无法除去;
(2)由于在纺织过程中,飞絮的现象较为普遍,通常是灰尘和飞絮的结合状态,现有的吸尘装置无法做到将飞絮和灰尘分离,从而使得除尘袋或者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变差,需要频繁的对其进行清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设备用多方向吸尘装置,实现了小型化的安装体积,高效的吸尘装置,快速且有效的絮尘分离,同时降低纺织设备的灰尘堆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设备用多方向吸尘装置,包括顶壳体和安装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顶壳体的两侧,所述顶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组绞絮机构,且所述相邻的绞絮机构之间通过吸风腔连通在一起,所述绞絮机构包括圆柱腔状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叶轮A和叶轮B,所述叶轮A和叶轮B之间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表面均匀交错的设置有辐射钢丝,所述引流腔底部设置有除脏器,所述除脏器内部设置有片刮器,且所述片刮器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气动伸缩装置,所述吸风腔底部中间设置有中芯轴杆,所述中芯轴杆对称安装有两块弧形的瓣叶,所述吸风腔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板,且所述支板和瓣叶的接触面设置有弧形封边;
所述引流腔后侧连接有分留腔,且所述分留腔底部连接有除尘管和储絮室,所述分留腔和除尘管转折连接处设置有排脏板,所述排脏板包括钢网段和实心板,且所述钢网段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在分留腔和除尘管转折连接处,所述除尘管内壁通过半圆形的装配槽安装有若干组过滤板,所述除尘管底部连接有排风管,所述除尘管和排风管连接处内部设置有风机组,所述排风管顶部设置有扰流喷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内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结阶装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扰流喷口顶部安装有风向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A和中心轴同轴,且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叶轮B通过滚动轴承和中心轴套装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A的右端是密封状态。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脏板的长度略大于除尘管的管口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板表面覆盖有长纤维布料,且长纤维布料内部包裹有活性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结构上,提供了更简单的横向安装,可将顶壳体安装在纺织设备的顶部表面,并实现可调节安装,从而可通过阶装槽调整顶壳体和纺织设备之间的距离,调整其吸尘的状态,并通过将吸尘、除尘的装置分离,并设置相应的扰流喷口,实现风力的除尘循环再利用;
(2)在功能上,通过组合式的引流腔能够增加装置对空气的吸收力,并通过有效的辐射钢丝结构,将空气中的飞絮进行绞附,并通过除脏器进行清理,同时可分离灰尘和飞絮的除尘方式;在对空气的吸收上,采用的活动的瓣叶,可将吸口对准不同的方向,从而有效的实现多方向的吸尘,使用方式简单,除尘高效,长时间循环使用,清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片刮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壳体;2-安装支架;21-阶装槽;3-绞絮机构;31-引流腔;32-叶轮A;33-辐射钢丝;34-中心轴;35-除脏器;36-气动伸缩装置;37-片刮器;38-中芯轴杆;39-瓣叶;40-吸风腔;41-叶轮B;42-支板;43-弧形封边;4-扰流喷口;;5-排风管;6-分留腔;7-排脏板;71-钢网;72-实心板;73-柔性铰链;8-除尘管;9-过滤板;10-装配槽;11-风机组;12-储絮室;13-风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恒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阜阳恒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9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