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2130.3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强;罗磊;梅宁;安泽秋;王皓;单伟;赵长亮;杨晓山;刘春霆;宋佳友;肖华生;张丙龙;袁天祥;吴永杰;杨敬铭;尹世超;贾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f 精炼 再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LF钢包精炼炉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费用低、操作灵活和精炼效果好的特点,在炉外精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精炼渣对钢液进行精炼是LF钢包精炼炉的一个主要功能,LF精炼渣具有高碱度的特性,含有大量的CaO和CaF2,其高碱度、低氧化性的特点保证了钢液低硫、低氧含量的精炼效果,但是LF炉精炼渣的产生也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如何利用LF精炼渣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将残渣从钢厂运送到废料堆放场,这不仅要占用场地,花费大量运费,增加钢厂生产成本,而且会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将LF炉精炼渣返回KR脱硫工艺中再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LF炉精炼后得到的精炼渣冷却;
将冷却后的所述精炼渣加入到KR脱硫中的铁水包;
搅拌KR脱硫中的铁水,利用所述精炼渣中的CaO对所述铁水脱硫。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为预熔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碱度R为6-2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碱度R为10-1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在所述冷却时不打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同脱硫剂一起加入所述铁水包中。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与脱硫剂的质量比为1:2-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的粒度≤3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铁水包容量为300t时,所述精炼渣的加入量为2-3t。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精炼渣中的CaO含量为45-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LF炉精炼后得到的精炼渣冷却;将冷却后的所述精炼渣加入到KR脱硫中的铁水包;搅拌KR脱硫中的铁水,利用所述精炼渣中的CaO对所述铁水脱硫。本发明LF精炼渣具有高碱度的特性,含有大量的CaO和CaF2,仍然具有一定的硫容量,将LF精炼渣循环利用于KR脱硫工艺中,不仅能够减少脱硫剂的消耗,进一步提高金属收得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工业废弃物精炼残渣的排放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解决了现有LF炉精炼渣回收利用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思路是: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LF炉精炼渣的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LF炉精炼后得到的精炼渣冷却;
S02:将冷却后的精炼渣加入到KR脱硫中的铁水包;
S03:搅拌KR脱硫中的铁水,利用精炼渣中的CaO对铁水脱硫。
LF炉精炼工艺主要是依靠电极加热、钢包底吹氩、造白渣等手段来降低钢水中氧、硫等有害元素的含量,以达到精炼的目的。除以上技术外,还引用了合成渣精炼技术,通过合理地造渣可以达到脱硫、脱氧甚至脱氮的目的;可以吸收钢中的夹杂物;可以控制夹杂物的形态;可以形成泡沫渣淹没电弧提高热效率,减少耐火材料侵蚀。炼钢就是炼渣,炉渣的流动性好,碱度适当,再配以相应的吹氩参数,就能最大限度的控制钢中的夹杂物总量,净化钢种,因此炉外精炼特别重视造渣。经过精炼后,LF炉精炼废渣中含有大量硫对钢液有害的物质,故阻碍了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再利用。将精炼废渣再生处理,降低其有害物质含量,使其在冶金工业中再利用,这对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加强环保等很有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LF炉精炼渣包括CaO和CaF2,具有很强的脱硫能力,其硫容量也高;CaO-CaF2渣系在1500摄氏度下的硫容量高达0.030。若渣中CaO含量较高则合成渣熔点过高,流动性差,影响脱硫效果;若CaF2含量较高,对CaO起了稀释作用,降低了CaO的浓度,对脱硫不利。但CaO-CaF2渣系中的氟化物对空气污染较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2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