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负压静电涡流微尘收集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4356.7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魏胜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3/41 | 分类号: | B03C3/41;B03C3/45;B03C3/68;B03C3/34;B03C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式负压 静电 涡流 微尘 收集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电除尘领域,尤其是指旋转式负压静电涡流微尘收集电极。
背景技术
热电企业、供暖企业所使用的燃煤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因而对这些企业排放物的治理是抑制PM2.5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治理方法中静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静电除尘主要是靠颗粒荷电,然后被吸附而脱除。尽管这是一种好的办法,可是对于微小颗粒的去除率还不能达到满意程度,这是因为动力学直径在1微米附近的颗粒很难荷电,因为颗粒带不上电荷,所以不能被电场极板吸附。对于微尘颗粒的吸附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不仅在大气环境治理中需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其它领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例如激光谐振腔的净化等都需要对微尘颗粒进行净化。为了提高对微尘颗粒的净化效率,本发明提出了旋转式负压静电涡流微尘收集电极。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的收集微尘颗粒,本发明提出了旋转式负压静电涡流微尘收集电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装置由进烟道、真空管托架板、真空管、负压孔、负压腔、进烟道下壁、进烟道、风速传感器、传感器挂架、烟道上壁、第二斜放电极、转动云台、主放电极、第一斜放电极、左半收尘极板、收尘极板腔、出烟道下壁、右半收尘极板、左半通道壁、右半通道壁、右半负压腔壁、真空泵、左半负压腔壁、真空管上壁、通道、单片机、云台电机驱动模块、云台步进电机、真空电机驱动模块、真空步进电机组成,其特征是:真空管托架板同真空管相连,负压孔位于真空管上壁上,真空管同真空泵相连,左半负压腔壁通过左半通道壁同左半收尘极板相连,进烟道下壁同左半收尘极板相连,风速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挂架同烟道上壁相连,转动云台同烟道上壁相连,转动云台同主放电极相连,第二斜放电极同主放电极相连,第一斜放电极同主放电极相连,出烟道下壁通过右半收尘极板同右半通道壁相连,真空管上壁通过右半负压腔壁同右半通道壁相连,风速传感器同单片机相连,云台步进电机通过云台电机驱动模块同单片机相连,真空步进电机通过真空电机驱动模块同单片机相连;真空管为长方体形;第二斜放电极的长度大于第一斜放电极的长度;左半收尘极板和右半收尘极板不在进烟道内;收尘极板腔由左半收尘极板和右半收尘极板组成,左半收尘极板和右半收尘极板围城一个喇叭形。
左半收尘极板和右半收尘极板不在进烟道内的原因是为了使微尘颗粒在收尘极板的上空对微尘颗粒形成涡流,利用涡流的吸引力将其吸进收尘极板腔内。
收尘极板腔由左半收尘极板和右半收尘极板组成,它们围城了一个喇叭形。通道24由左半通道壁18和右半通道壁19组成一个圆筒形。负压腔4由右半负压腔壁20和左半负压腔壁22组成一个倒喇叭形。真空管为长方体形,可以保证同负压腔无缝连接。
风速传感器测量进烟道中烟尘的风速并将数据送往单片机。单片机根据预存在内存中的标定好的数据发出指令,调整转动云台的转速,从而使第二斜放电极和第一斜放电极围绕主放电极旋转,目的是增加电极覆盖区域,同时,有利于收尘极板腔上空形成涡流。当微尘颗粒飞跃此区域时除了将受到电场力的吸引,同时,涡流使其向收尘极板腔运动。为了加强涡流,单片机发出指令,通过真空电机驱动模块启动真空步进电机。真空泵在真空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运动,真空管将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孔,负压腔将产生负压,这一负压将通过通道影响收尘极板腔,从而有利于涡流的产生,但是这一负压不能太大否则将对烟道内的主流形成大的分流,其负压的大小经过标定后数值预存在单片机的内存中,同样,转动云台的转速也不能大于烟尘的风速,否则会对主流造成过大的扰动,反而不利于静电除尘,其转速也是标定后,预存在单片机的内存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收集微尘颗粒。它主要用于静电除尘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旋转式负压静电涡流微尘收集电极的侧剖面构造图。
图2是收尘极板腔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中1.真空管托架板,2.真空管,3.负压孔,4.负压腔,5.进烟道下壁,6.进烟道,7.风速传感器,8.传感器挂架,9.烟道上壁,10.第二斜放电极,11.转动云台,12.主放电极,13.第一斜放电极,14.左半收尘极板,15.收尘极板腔,16.出烟道下壁,17.右半收尘极板,18.左半通道壁,19.右半通道壁,20.右半负压腔壁,21.真空泵,22.左半负压腔壁,23.真空管上壁,24.通道,25.单片机,26.云台电机驱动模块,27.云台步进电机,28.真空电机驱动模块,29.真空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4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起落架摇臂
- 下一篇:一种用于摇臂型直升机起落架的轮叉及轮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