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继电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5306.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4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葛飞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飞凡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继电器及其使用方法,自锁继电器的壳体内安装有衔铁、顶杆锁套、顶杆和线圈,所述线圈水平安装在壳体内底端,线圈的两个线圈针脚分别穿过壳体底面,壳体底面对称焊接有两针脚,两针脚分别贯穿壳体的下底面延伸至顶杆锁套两侧,衔铁一端与盖体之间安装有衔铁防异动弹簧,另一端连接有衔铁顶杆,衔铁顶杆的带锥齿端与衔铁相连,另一端插入顶杆锁套一端的开口内,顶杆锁套的另一端从外往内依次开设有一圈浅槽和一圈深槽。本发明不需要一直通电,只需给继电器吸引线圈短暂通电一次,便能控制自锁继电器自锁或解锁,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并在下一次通电前一直保持自锁或解锁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继电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继电器的年产值达39亿元只,年销售规模已超过33亿美元,2000年的产量可达43亿只,年销售规模可达36亿美元。其中日本继电器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美国继电器产值最高,约占世界继电器总产值的1/4。近几年,美、日继电器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德国的占有率则由1989年的17.47%上升到近年的25%。欧洲是继电器最大的进出口市场,1993年西欧继电器市场在世界继电器市场的占有率已达41%,北美为36.07%,亚洲为18.24%。以国别计,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1993年美国继电器市场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为32.22%,接近1/3;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继电器出口国,其产品的40%外销。需求方面,以美国、德国和韩国为主,三个国家合计的总需求量占全球的50%左右,西欧约占41%,需求量最大的是通用继电器,特别是高灵敏、小型、超小型印制电路板继电器和小型大功率继电器。继电器的现地生产引起了全球市场结构的变化。日本1989年就在芝加哥设厂生产及销售其高价的继电器。过去日本对亚洲投资主要是为了占领当地市场,现在已通过这一地区向北美、西欧扩展。预计今后世界继电器总的流向是从亚洲输入欧美。1992年中国控制继电器的产量为0.62亿只,中国继电器产量将达到5亿只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1991年的产量不足日本同年产量10.2亿的1/20,产值不足美国同年产值的1/20。2000年中国市场需求量可达4.6亿只。可见,我国继电器工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继电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无疑对继电器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有继电器的缺点是必须要吸引线圈一直通电,才能使继电器工作,导致因为线圈长期通电出现电能消耗高,线圈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锁继电器及其使用方法,不需要一直通电,只需给继电器吸引线圈短暂通电一次,便能控制自锁继电器自锁或解锁,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并在下一次通电前一直保持自锁或解锁的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自锁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活动安装在壳体上端的盖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衔铁、顶杆锁套、顶杆和线圈,所述线圈水平安装在壳体内底端,线圈的两个线圈针脚分别穿过壳体底面,壳体底面对称焊接有两针脚,两针脚分别贯穿壳体的下底面延伸至顶杆锁套两侧,衔铁一端与盖体之间安装有衔铁防异动弹簧,另一端连接有衔铁顶杆,衔铁顶杆的带锥齿端与衔铁相连,另一端插入顶杆锁套一端的开口内,顶杆锁套的另一端从外往内依次开设有一圈浅槽和一圈深槽,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浅槽和深槽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杆弹簧连接有一弹簧底座,且该弹簧底座上开设有一顶杆通孔,用于当顶杆被下压时,有向下移动的空间。
所述顶杆包括一柱体连接端和一推杆,该柱体连接端和推杆一端固接,且柱体连接端的底端沿圆周方向分布有若干锥齿。
所述顶杆锁套包括一圆柱套,圆柱套与顶杆的连接面上对称安装有两组L形连接杆,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两组L形连接杆相配合的安装槽。
所述衔铁包括一圆柱体外壳以及内嵌安装在圆柱体外壳内的衔铁,该圆柱体外壳上设有与衔铁顶杆相配合的螺纹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飞凡,未经葛飞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5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