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6307.7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锋;张明海;富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28 | 分类号: | B63B2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大 轨距 整机 发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装卸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港口装卸设备领域中,岸桥是集装箱装卸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集装箱的吞吐量年年攀新高。
随着国际航运业竞争的激烈,为求生存,船舶大型化成为各大航运公司降低运营成本、保持盈利能力的唯一出路。
船舶发展已从18000TEU跨入24000TEU时代,引起全球各大港口的高度关注:码头现有装卸设备——岸桥的外伸距、起升高度均需进一步大型化,作业效率高效化。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岸桥的外伸距、起升高度、大车轨距等均需再次升级换代。
超大型岸桥的海侧门腿与陆侧门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说大车轨距达50米甚至更大,已经远远超过40多米的运输船体宽度,岸桥无法整体放置在船甲板上进行整机运输,而散件发运将面临在用户码头组装的问题。在用户码头组装不仅耗时,而且成本较高,失去市场竞争力。
为能满足船舶整机运输超大轨距岸桥,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超大轨距岸桥整机运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超大型岸桥整机运输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包括陆侧门腿、海侧门腿和发运假腿,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固定至运输船甲板的一端处,所述发运假腿设置在所述陆侧门腿和所述海侧门腿之间,并固定至所述运输船甲板的另一端处;
所述发运假腿与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固定至运输船甲板的一端处,所述发运假腿与所述陆侧门腿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斜撑杆支撑所述陆侧门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的海侧下横梁通过海侧大车组设置在所述运输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运假腿和所述海侧大车组之间的定位尺寸小于所述运输船的船体宽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运假腿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短立柱、连接水平撑杆、大平横梁和小平横梁,所述短立柱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水平撑杆连接,所述大平横梁和所述小平横梁设置在所述短立柱的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运输船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的侧部和所述运输船甲板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斜撑杆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下端还设置有发运台车,所述发运台车下面敷设有临时轨道,所述临时轨道固定在所述运输船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的上方连接联系横梁,所述联系横梁上方设置门框斜撑杆和门框附加撑杆。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中心线下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短立柱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所述联系横梁的中心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上端与所述陆侧门腿连接,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所述陆侧门腿的中心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和所述运输船甲板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斜撑杆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在运输船舶宽度受限制情况下,实现了超大轨距岸桥的整机运输,避免了散件发运到用户码头后再进行组装,既节省了在用户码头的成本,又缩短了在用户码头的作业时间,为交付设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能够满足岸桥大车轨距大于运输船舶宽度的整机装载发运要求,实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本实例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方式的结构形式简单,岸桥本身不需要增加额外结构件,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的总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中岸桥与船体绑扎的布置图。
图3为图2沿A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沿B向观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6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稳姿态通信浮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可变形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