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49038.X 申请日: 2017-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8293740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陈鸿飞;张志兴;林文雄;黄锦文;方长旬;潘艺萍;林烽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留桩 机械化 再生稻 再生 全程 碾压 收割 农作物栽培 再生稻栽培 稻米品质 肥料施用 合理密植 节本增效 品种选择 水分管理 腋芽萌发 育秧床土 秧田 病虫害防治 机插秧 开沟 与非 早播 整地 播种 栽培 增产 应用 农民 生产
【说明书】:

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的方法,其步骤:A.品种选择;B.育秧床土准备;C.秧田准备;D.适时早播;E.播种、育机插秧;F.整地开沟;G.合理密植;H.肥料施用;I.水分管理;J.九黄收割、合理留桩;K.病虫害防治;L.再生季收割。通过本发明在再生稻生产上的应用,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至10天左右,促进了腋芽萌发,提高了再生季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投入,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的方法。

技术背景

再生稻俗称 “抱荪谷”或“秧荪谷”等,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的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方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增产、增收、米质优的特点,在当前种粮成本持续上涨、“双改单”及抛荒面积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再生稻已成为我国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和“双改单”稻区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和调优粮食结构、提高稻米质量、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提高种粮效益的一种重要稻作制度,在保障我国区域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生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要以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为主, 但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致使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因而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逐浙地被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所取代,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成为主要种植模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根据留桩高度的不同,可分为:全程机械化高留桩再生稻(留桩高度≥40cm,机收后保留倒2节及以下节位再生腋芽)和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留桩高度≤30cm,机收后保留倒4节及以下节位再生腋芽),聂立孝等(2013)提出了适用于留桩高度≥40cm的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但不同留桩高度的全程机械化再生稻,其栽培方法相差较大,这一方法不适用于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此外,刘正忠等(2013)提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留桩高度每提高10cm,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延长4-6天,留桩高度≥35cm的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相差可达20天左右,影响了再生季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因此,本发明目的为探寻建立一种在全程机械化作业基础上的中低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为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提高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产量水平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这一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它考虑到全程机械化中低节位再生稻腋芽的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合适的栽培措施,实现头季稻后期保根和再生季稻前期促发,有效促进全程机械化中低节位再生稻腋芽的萌发和成穗率,缩短全程机械化再生季稻碾压区与非碾压区成熟期差异,提高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产量,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程机械化中低留桩再生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选用头季稻高产,再生季低节位再生能力强、生育期110~135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甬优2640、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等。

2) 育秧床土准备:选用水稻育秧全营养基质结合育秧床土(1份基质:3份育秧床土)或育秧床土育机插秧,育秧床土选择透气性、透水性较好且有利于秧苗盘根生长的菜园土或稻田土,每亩大田需育秧床土125-150公斤,每百公斤晒干的育秧床土均匀拌入复合肥(16-16-16)125克,另按每立方土加入经过腐熟的有机肥100公斤,粉碎过筛后堆闷熟化一个月方能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0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