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9594.7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晓;刘剑;张恒;闫阿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1/01 | 分类号: | H01F1/01;H01F41/02;C22C38/10;C22C38/04;C22C38/02;C22C3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沈春红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硅基磁 制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包含功能体组元和基体组元,所述功能体组元包括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所述基体组元包括铝金属单质,所述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被所述基体组元粘结成块体材料或功能体组元与基体组元反应物粘结成块体材料;
所述的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其化学通式为Rx(Fe1-a-bCoaMnb)13-ySiyAz;其中,A选自H、B和C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R选自La、Ce、Pr和Nd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1≤x≤2,1≤y≤2,0≤z≤4,0≤a≤0.1,0≤b≤0.05;且所述的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包含具有NaZn13型晶体结构的磁热效应化合物;
所述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照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所述的化学通式Rx(Fe1-a-bCoaMnb)13-ySiyAz配制原料;其中,A选自H、B和C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R选自La、Ce、Pr和Nd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1≤x≤2,1≤y≤2,0≤z≤4,0≤a≤0.1,0≤b≤0.05;当化学式中的A包含H元素时,按照化学式配制除H元素以外的原料;
2)将步骤1)配制的原料放于熔炼炉中,在高纯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熔炼,制备母合金;
3)将步骤2)熔炼的母合金在真空环境或惰性气氛中退火,然后迅速淬火,获得含有NaZn13型晶体结构化合物的稀土—铁—硅基合金;
4)将步骤3)制备的稀土—铁—硅基合金破碎,并与铝金属单质均匀混合得混合料;
5)将步骤4)的混合料放于模具中,并在高真空环境中或惰性气体中热压成型,制得块体材料;
6)当化学式中的A包含H元素时,将步骤5)制得的块体材料或将其进一步加工成型后,在氢气气氛中氢化处理;
所述的稀土—铁—硅基合金颗粒的粒径为50~150µm;所述的铝金属单质的粒径为10~150µm;
步骤5)中热压成型条件包括:压制压力为50~500MPa;热压温度为300~600℃;保压时间为0.5~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中的铝金属单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20wt.%。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在2T磁场变化下最大熵变值为4~30J/(kg×K),相变温度范围为180~350K;室温单轴压缩强度不小于80MPa;300K下热导率为2~100W/(m×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铁—硅基磁制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氢化处理条件包括:氢气压力为0.05~2MPa;氢化处理温度为200~400℃;氢化处理时间不超过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5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