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9647.5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8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赖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cpu 散热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特别是一种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散热模组为运用于系统、装置、设备等散热用途的模组单元,运用于笔记本、热导管的桌上型电脑及投影机等的散热装置。
因笔记型电脑的内部空间特性,须采热交换概念来解决系统废热的问题,因此,笔记型电脑的散热装置基本上由导热段、散热段;其中热导管于导热段中担负起快速热传导的角色,风扇则于散热段提供强制对流所需的气流。
但现有技术中散热模组的散热管大多是弯管,风向在散热管内容易逆流,散热效率和效果差,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CPU散热模组,散热管内设置有风向引导片,避免风向在散热管内逆流,提供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包括:离心风机,设置于离心风机上端并连接于CPU的散热管,连接于散热管与CPU之间的传热片,设置于散热管内的风向引导片,风向引导片倾斜设置于散热管内。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风向引导片为弹力塑料片。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传热片组成有:接触散热管和CPU之间的底片,延伸于底片的两侧并包裹散热管外壁的侧片。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还包括:固定于散热管进风口处的可拆卸沾灰网。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可拆卸沾灰网组成有:钢丝网,固定钢丝网并设有弹力扣的框架,包裹于钢丝网上的PVA海绵。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散热管设有卡接上述框架的安装框,安装框上设有卡接弹力扣的卡接凹槽。
前述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还包括:固定离心风机并连接于传热片的端盖。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CPU散热模组,散热管内设置有风向引导片,避免风向在散热管内逆流,提供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传热片的结构设置有侧片,增加了传热片与散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散热管进风口处设置有可拆卸沾灰网,方便清灰,无需清扫整个风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截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离心风机,2 散热管,3 传热片,301侧片,4 风向引导片,5 可拆卸沾灰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笔记本CPU散热模组,包括:离心风机1,设置于离心风机1上端并连接于CPU的散热管2,连接于散热管2与CPU之间的传热片3,设置于散热管2内的风向引导片4,风向引导片4倾斜设置于散热管2内,固定离心风机1并连接于传热片3的端盖。
如图1所示,风向引导片4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散热管2内壁;为了增加使用寿命,在风把吹向风向引导片4吹弯是,引导片具有一定延展性,作为一种优选,风向引导片4为弹力塑料片。
传热片3组成有:接触散热管2和CPU之间的底片,延伸于底片的两侧并包裹散热管2外壁的侧片301。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传热片3与散热管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CPU散热模组,还包括:固定于散热管2进风口处的可拆卸沾灰网5。可拆卸沾灰网5组成有:钢丝网,固定钢丝网并设有弹力扣的框架,包裹于钢丝网上的PVA海绵。为了实现可拆卸,散热管2设有卡接上述框架的安装框,安装框上设有卡接弹力扣的卡接凹槽;作为一种优选,卡接凹槽和弹力扣都采用延展性好的塑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CPU散热模组,散热管2内设置有风向引导片4,避免风向在散热管2内逆流,提供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传热片3的结构设置有侧片301,增加了传热片3与散热管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散热管2进风口处设置有可拆卸沾灰网5,方便清灰,无需清扫整个风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