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9772.6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5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屈军乐;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33/38;A61K45/06;A61K47/02;A61K47/55;A61K49/00;A61P31/04;B82Y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结构 杀菌 复合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以表面接枝杀菌药物分子的亚纳米银簇为杀菌组分,并通过与金纳米棒载体的化学组装构成稳定的复合药物。该药物利用金纳米棒暗场光学成像和吸光发热的特点能够分别实现药物的精确追踪和银簇的快速解离及可控释放过程,以此充分发挥亚纳米银簇独特的杀菌特性以及与药物分子协同增效的作用,对设计高效杀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复合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抗菌药物中,纳米银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性而在抗菌药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于银的杀菌机理可以归纳为从纳米银解离出来的银离子通过膜损伤、DNA损伤以及解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影响细胞代谢等。研究发现,随着银颗粒尺寸的降低其表面能增大,表面快速释放银原子和银离子的能力增加,使得银颗粒的杀菌效率显著增强。F.Ruiz等人通过合成不同尺寸的纳米银发现随着颗粒尺寸的降低其杀菌活性明显提高;P.J.J.Alvarez等人进一步研究了银的杀菌机理,发现通过降低银颗粒尺寸能够加快银离子解离,进而提高其杀菌活性。针对传统银杀菌药物通常杀菌活性较低、银离子解离和释放不可控制以及对杀菌机理认识不清等缺点,新型高效银基杀菌药物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小尺寸银颗粒加快银离子解离;(2)药物与载体的化学组装,实现银离子可控释放和精确给药,深入认识杀菌机理;(3)将银颗粒与其他药物分子有效结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亚纳米银簇主要是由几个到几十个银原子组成,介于单原子与纳米颗粒之间,因其尺寸接近电子的费米波长而表现出类分子的特征,在电学、光学和化学等领域表现出独特的性质。近些年,超小金属颗粒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亚纳米银簇因其具有超高的组织摄取量、较高的荧光强度、较高的杀菌效率和较高的肾脏清除率等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超小银簇的专利文献报道较少,主要受限于缺乏可靠的制备方法,其中将其用于医疗杀菌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杀菌药物无法实现定位追踪、精确给药以及高效杀菌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将谷胱甘肽与银源混合,随后加入硼氢化钠还原并经刻蚀处理生成亚纳米银簇;
B、将所述亚纳米银簇与杀菌药物分子混合,得到银簇复合药物;
C、将金源与表面活性剂混合,随后加入硼氢化钠还原生成金晶核,持续搅拌预定时间后,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金纳米棒;
D、将所述银簇复合药物与所述金纳米棒通过静电作用进行化学组装,得到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亚纳米银簇的尺寸为0.5-5nm。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银源为硝酸银、醋酸银或硫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杀菌药物分子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或林可酰胺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金源为氯金酸、碘化金、三氯化金、硫代硫酸金钠或三溴化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CTAB、PSS、PEG、PVP或OLA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杀菌复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银源与谷胱甘肽的摩尔比为1:1-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9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