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墙构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1035.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慧 |
主分类号: | B23K11/10 | 分类号: | B23K11/10;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构件 生产工艺 生产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板墙构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钢板墙构件生产工艺包括:钢卷上料、送料及矫平;支撑筋焊接;定长切割;侧管组装点焊;钢板墙主构件翻转;侧管连续焊接;小件装配焊接。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钢板墙构件生产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依次排列的上料开卷机、钢板矫平机、支撑筋焊接设备、等离子定长切割机、侧管组装点焊设备、钢板墙主构件翻转机、侧管连续焊接机、小件装配焊接机。本申请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主要适用于建筑行业中。
背景技术
自从近几年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研制生产以来,其优点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显现并认可,说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钢结构住宅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存在钢结构产品的装配工序及焊接工序繁复,焊接工作量大,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过大等缺陷,且均是采用人工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机械装配与焊接方法,造成生产效率低、总体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的钢板墙构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采用新型钢板墙构件系统结构及数控自动化生产线制作新型钢结构住宅产品,来代替原有钢结构住宅形式及人工或半自动的生产方式,尽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钢板墙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钢卷上料、送料及矫平;支撑筋焊接;定长切割;侧管组装点焊;钢板墙主构件翻转;侧管连续焊接;小件装配焊接;所述钢卷上料、送料及矫平步骤将两个钢卷输送展开娇平成上、下两个连续钢板;支撑筋焊接步骤将一排前后方向对齐的支撑筋从侧面放入上、下两个连续钢板中间对应位置并焊接固定;定长切割步骤将装配好支撑筋的上、下连续钢板定长切割成钢板墙主构件;侧管组装点焊步骤将两个侧管分别输送至钢板墙主构件两侧对应位置压紧并点焊固定;钢板墙主构件翻转步骤将钢板墙在制件翻转成竖直放置;侧管连续焊接步骤将钢板墙在制件上的侧管连续焊接固定;小件装配焊接步骤将小件装配至钢板墙在制件对应位置并焊接固定。
支撑筋焊接步骤包括:上下连续钢板向前输送一个步距;一排支撑筋送至支撑筋焊接装置位于上、下连续钢板外侧的一排对应的中间电极上;支撑筋焊接装置将一排支撑筋通过双向平移塞到上、下连续钢板之间对应位置;支撑筋上焊接电极、支撑筋下焊接电极分别在上、下电极气缸作用下相对运动至上、下连续钢板分别与支撑筋的上下两端头紧密接触;上、下电极气缸继续分别施加压力,同时支撑筋上焊接电极、支撑筋下焊接电极、中间电极均通电,对上、下连续钢板与支撑筋施焊,构成局部钢板墙主构件;中间电极松开夹持的支撑筋,上、下驱动气缸回到初始位置,上、下连续钢板再前行一个步距,在此过程间,支撑筋焊接电极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循环。
侧管组装点焊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钢板墙主构件向前移动到侧管组装点焊工作台对应位置;两个侧管上料输送系统分别将一根侧管推动到对应的侧管输送辊组上;侧管输送辊组将两根侧管向前输送到钢板墙在制件平齐位置;定位夹紧立辊组在活动基准支撑系统、活动夹紧支撑系统的支撑下将基准侧的侧管塞入钢板墙在制件基准侧固定位置;将夹紧侧的侧管塞入钢板墙在制件夹紧侧并侧向夹紧,与此同时点焊枪系统也同步侧向移动到位;两组上压辊系统分别对钢板墙在制件及两侧管进行垂直压紧;点焊枪系统通过焊机系统溜板上的竖向微调整装置上下移动到钢板墙在制件待焊接位置,侧管点焊主构件输送辊组匀速前移带动钢板墙在制件前移,点焊枪系统对侧管前后方向依次点焊;活动基准支撑系统、活动夹紧支撑系统、上压辊系统、点焊枪系统均回到初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慧,未经李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1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器接线柱组件及钎焊连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门板与加强肋板组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