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1072.0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帅;李玉耀;孙艺;张玉平;代步青;刘大路;张振;张勇;李寅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2000 河南省三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工程 用快凝快硬无 收缩 密实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β‑环糊精和顺丁烯二酸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置于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5h,制得M1;将上述制得的M1、葡萄糖酸钠、麦芽糊精、木质素磺酸钙、气相法白炭黑和水混合,制得M2;在搅拌状态下,向上述制得的M2中加入聚乙二醇和引气剂,制得M3;将M3与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和水混合搅拌,制得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解决了普通的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洞、蜂窝和麻面等质量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桥梁广泛被铺设用于现代交通领域,对桥梁的建造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生产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用材料,不仅用量大,且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造的建造物的好坏。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桥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建造在河流上,其还被广泛用于铺设城市高架桥,甚至被铺设用于高铁等现代交通工具。而普通的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振捣不足或是过分振捣使得其产生空洞、蜂窝和麻面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性,直接影响了建造物的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建造物出现安全问题。进一步地,因桥梁广泛被铺设用于现代交通领域,也对桥梁的建造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普通的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振捣不足或是过分振捣使得其产生空洞、蜂窝和麻面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性,直接影响了建造物的质量,同时,因桥梁广泛被铺设用于现代交通领域,也对桥梁的建造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将β-环糊精和顺丁烯二酸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置于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5h,制得M1;
B)将上述制得的M1、葡萄糖酸钠、麦芽糊精、木质素磺酸钙、气相法白炭黑和水混合,制得M2;
C)在搅拌状态下,向上述制得的M2中加入聚乙二醇和引气剂,制得M3;
D)将M3与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和水混合搅拌,制得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其中,所述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β-环糊精和顺丁烯二酸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其置于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得到M1,再进一步将M1与葡萄糖酸钠、麦芽糊精、木质素磺酸钙、气相法白炭黑和水混合,得到M2,进一步地,再将M2与聚乙二醇和引气剂混合,得到M3,将上述M3与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和水混合,得到混凝土,从而使得通过上述原料的协同作用,并基于上述操作步骤,实现了快凝快硬,且自密实的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用快凝快硬无收缩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将β-环糊精和顺丁烯二酸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置于温度为90-13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5h,制得M1;
B)将上述制得的M1、葡萄糖酸钠、麦芽糊精、木质素磺酸钙、气相法白炭黑和水混合,制得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1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