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4803.7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范洙;安承虎;安泽荣;闵俊墉;李晟宇;金东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B60R21/203;B60R21/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安全气囊 | ||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其包括安全气囊衬垫、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所述安全气囊衬垫可以包括后面板和前面板,所述后面板位于方向盘侧,所述前面板位于乘客侧并且具有对应于所述后面板的形状的形状,所述后面板和所述前面板设置有形成在它们的下端部的两侧的突出支撑,所述第一系绳将对应于乘客头部的负载位置的所述前面板的中央部分连接至安全气囊外壳,所述第二系绳将对应于乘客胸部的负载位置的所述前面板的下端部连接至所述安全气囊外壳,并且所述第二系绳具有比所述第一系绳更短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于车辆的乘客前方的安全气囊,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安全气囊,其防止乘客在斜向碰撞发生时与诸如防撞垫或仪表中央盒的结构的撞击,并防止由于乘客头部的转动而伤害乘客颈部或头部。
背景技术
随着对乘客安全性以及对车辆功能性和便利性的关注增加,在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客的安全有关的装置的重要性逐渐增加。特别地,在保护乘客的安全性装置中,安全气囊系统是车辆碰撞中分散乘客的冲击的基础保护装置。
其中,在安全气囊系统的基础形式中的前安全气囊位于乘客的前方,并配置成防止乘客在碰撞过程中与车辆中的各种结构直接撞击,并减少从外部传递的冲击能量。
然而,传统的安全气囊可能不足以保护乘客,并可能由此在斜向碰撞中引起乘客与仪表中央盒的直接撞击,或者可能在沿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表面移动乘客头部的过程中伤害乘客的颈部和头部。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其防止乘客在斜向碰撞发生时与包括防撞垫或仪表中央盒的结构相撞击,并防止由于乘客的头部的转动而伤害乘客的颈部或头部。
根据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实现,所述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衬垫、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所述安全气囊衬垫包括后面板和前面板,所述后面板位于方向盘侧,所述前面板位于乘客侧并且具有对应于所述后面板的形状的形状,所述后面板和所述前面板设置有形成在它们的下端部的两侧的突出支撑,所述第一系绳将对应于乘客头部的负载位置的所述前面板的中央部分连接至安全气囊外壳,所述第二系绳将对应于乘客胸部的负载位置的所述前面板的下端部连接至所述安全气囊外壳,并具有比所述第一系绳更短的长度。
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可以进一步包括下侧面板,下侧面板分别位于所述后面板的两个突出支撑与所述前面板的两个突出支撑之间,并将所述后面板的突出支撑与所述前面板的突出支撑相互连接。
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缝合线,所述第一缝合线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所述第一缝合线在向着所述前面板的中央的方向上在远离突出支撑的分界线的位置处形成,并且在施加至所述第一缝合线的压力具有大于指定值的强度时,所述第一缝合线破裂。
第二系绳可以为板状系绳,所述第二系绳与所述前面板的联接线可以形成在竖直方向上。
多个第二系绳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
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可以进一步包括撕裂腔、致动器和第二缝合线,所述撕裂腔位于所述第二系绳与所述安全气囊外壳之间,所述致动器将通过充气机供应至安全气囊腔的气体的一部分引入所述撕裂腔的内部,所述第二缝合线穿过未展开状态下的撕裂腔从而将第二系绳连接至撕裂腔,并在气体供应至撕裂腔的内部时,第二缝合线破裂。
用于车辆的前安全气囊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控制致动器是否工作,并检测乘客是否系上安全带。在确定乘客系上安全带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致动器不将气体供应至撕裂腔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侦测暨击破组合装置
- 下一篇:约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