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剂右旋苯醚菊酯降解菌株及其菌剂和降解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55196.6 申请日: 2017-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7541479B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陈少华;冯彦媚;占卉;范兴辉;叶田;张恺扬;何梓琪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02F3/34;B09C1/10;C12R1/38;C02F101/34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任重
地址: 510642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杀虫剂 右旋 苯醚菊酯 降解 菌株 及其 工艺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剂右旋苯醚菊酯降解菌株及其菌剂和降解工艺。所述菌株为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菌株P31,于2017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256。该菌株及其菌剂对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尤其是对右旋苯醚菊酯,48h内对50mg/L右旋苯醚菊酯的降解率达到86.4%,72h内可完全降解;直接施用本菌剂短时间内可使水体或土壤中右旋苯醚菊酯残留量降低77%以上;可用于修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的水体、土壤等环境,解决了农业生产中该类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出无毒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杀虫剂右旋苯醚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生产的菌剂和最优降解工艺条件。

背景技术

农药的问世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草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药的连年使用势必造成污染,引起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日益重视,寻找高效、经济、安全、稳定的治理环境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的新技术迫在眉睫。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由天然除虫菊素发展而来的一类新型、高效、广谱的仿生杀虫剂。继部分有机磷农药被禁用之后,拟除虫菊酯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但有关该类农药的残留问题及其危害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对一些农业有益昆虫(家蚕、蜜蜂和赤眼蜂等)和水生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另外,大量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对非靶标生物存在内分泌干扰、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毒性等多种潜在毒性,长期接触可诱发一些慢性疾病,高剂量下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其中,右旋苯醚菊酯,是一种常用的Ⅰ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其较强的触杀力,胃毒和残效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工业区苍蝇、蚊虫、蟑螂等卫生害虫的防治。然而随着右旋苯醚菊酯的广泛使用,有关该类农药的残留问题及其危害日益严重,美国Our Stolen Future网站甚至把右旋苯醚菊酯列入“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普遍污染物清单”中。因此,如何消除环境中的右旋苯醚菊酯残留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的科研命题。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将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降解为无机小分子化合物的新兴技术,具有高效、安全、无残留、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理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各种污染的最佳选择方案。目前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成功治理有机物污染的例子很多,例如国内的北京佳农新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生产“比亚”降解酶制剂,国际上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面源污染等。但是,由于微生物对农药的矿化能力和降解性能不稳定,导致现有的降解菌资源库远远不能满足化学农药残留污染生物降解的实际需求。而且微生物种类针对农药种类也有限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右旋苯醚菊酯的降解制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右旋苯醚菊酯降解微生物制剂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专门针对降解杀虫剂右旋苯醚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及其生产的菌剂和最优降解工艺条件。应用时,将该菌株制备成液体制剂或固体菌剂剂型,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直接施用本菌剂短时间内可使水体或土壤中右旋苯醚菊酯残留量降低77%以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右旋苯醚菊酯残留超标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出无毒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降解右旋苯醚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菌株P31。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由所述菌株P31制备的降解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菌株P31及其降解菌剂在降解右旋苯醚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菌株P31及其降解菌剂的最优降解工艺条件。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5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