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5488.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2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唐杰;叶铁英;杨都;赖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5;F24F11/89;F24F110/1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开启智能控制模式;其中,通过语音控制方式实现所述智能控制模式的开启;
在确定已开启智能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外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区域的空调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根据外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区域的空调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确定所述外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
在确定所述外机处于停机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控制温度;根据所述控制温度,生成控制模式指令;将所述控制模式指令发送至所述空调设备,以控制所述空调设备按照控制模式运行;
在确定所述外机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在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区域内其他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在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区域内其他空调设备处于制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温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内环温度、外环温度和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温度,生成控制模式指令,包括:
在所述外环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预设温度小于内环温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的情况下,生成制冷模式指令;
在所述外环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预设温度大于等于内环温度与第一预设值的差值的情况下,在空调为两管制空调的情况下,生成制冷模式指令,在空调为三管制空调的情况下,生成清爽模式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温度,生成控制模式指令,包括:
在所述外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预设温度大于等于所述内环温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和的情况下,生成制热模式指令;
在所述外环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预设温度小于所述内环温度与第二预设值的和的情况下,在空调为两管制空调的情况下,生成制冷模式指令,在空调为三管制空调的情况下,生成清爽模式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温度,生成控制模式指令,包括:
在所述外环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生成制热模式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内环温度包括: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存在多个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空调设备检测的室内温度平均值作为所述内环温度;
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仅存在一个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将该空调设备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作为所述内环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控制温度包括:
每隔预定周期,获取一次所述控制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开启智能控制模式,包括:
判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智能开关是否开启;
在确定所述智能开关开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已开启智能控制模式。
9.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开启智能控制模式;其中,通过语音控制方式实现所述智能控制模式的开启;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已开启智能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外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区域的空调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外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获取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外机处于停机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控制温度;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温度,生成控制模式指令;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模式指令发送至所述空调设备,以控制所述空调设备按照控制模式运行;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在确定所述外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之后,在确定所述外机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在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在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处于制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54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