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8345.4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万正乾;万正丰;林浩晖;刘东信;萧炜哲;陈筱青;林绍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式冷凝器 散热装置 主冷凝 蒸发组件 蒸发器 冷媒循环回路 辅助冷凝 气态冷媒 密闭式 输出管 输入管 主基管 并联 液化 冷却 充填 冷媒 分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含并联式冷凝器及蒸发组件,并联式冷凝器包含相互并联的主冷凝模块与至少一辅助冷凝模块,蒸发组件包含一蒸发器、一输入管及一输出管,输入管两端分别连接蒸发器的顶部及主冷凝模块的第一主基管,输出管两端分别连接蒸发器及主冷凝模块的第二主基管,使并联式冷凝器与蒸发组件构成一密闭式冷媒循环回路,并在密闭式冷媒循环回路中充填冷媒,本发明散热装置能通过并联的主冷凝模块及辅助冷凝模块,提供气态冷媒分流冷却、液化的功能,能有效提高所述散热装置于气态冷媒冷却及液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尤指用以提供降温功能的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子装置于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若电子装置在高温下持续运行时,可能会有不正常运行或是损坏的风险,故在所述电子装置的主要发热源处会通过装设一散热装置,并通过散热装置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等原理散发,以降低电子装置的温度,达到冷却的目的。
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含一蒸发器、一冷凝器及多个冷媒管,该多个冷媒管分别连接该蒸发器及该冷凝器,并形成一密闭的回路,而所述密闭的回路内充填有冷媒,该蒸发器会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发热源处,当电子装置的发热源发热时会传导至蒸发器内,而位于蒸发器内的冷媒会吸热并气化形成气态的冷媒,气态的冷媒会通过冷媒管进入冷凝器中,并于通过冷凝器时降温冷凝成液态后,再次回流至蒸发器重新吸热,通过冷媒在液态及气态的相变循环流动的散热机制,以提供电子装置的发热源散热冷却功能。
然而所述散热装置仅具有一冷凝器,且所述冷凝器所能提供气态冷媒通过的流量有限,当所述蒸发器内部的液态冷媒受热,且冷媒气化量大于所述冷凝器提供气态冷媒冷却、液化量时,有散热效能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希望由此改善现今的散热装置容易受限于冷凝器的流量限制,导致散热效能不佳的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并联式冷凝器包含:
一主冷凝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主基管、一第二主基管及一主散热机构,该第一主基管与该第二主基管间隔排列设置,该主散热机构设置于该第一主基管及该第二主基管之间;
至少一辅助冷凝模块,其与该主冷凝模块并联,所述辅助冷凝模块包含一第一辅助基管、一第二辅助基管及一辅助散热机构,该第一辅助基管与该第二辅助基管间隔排列设置,该第一辅助基管连通该第一主基管,该第二辅助基管连通该第二主基管,该辅助散热机构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基管及该第二辅助基管之间。
前述的并联式冷凝器,其中,所述主散热机构包含多个主散热导管及多个主散热件,该多个主散热导管上下间隔排列地连接于该第一主基管及第二主基管之间,该多个主散热件分布排列并导热性接触该多个主散热导管的外表面;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含多个辅助散热导管及多个辅助散热件,该多个辅助散热导管上下间隔排列地连接于该第一辅助基管及第二辅助基管之间,该多个辅助散热件分布排列并导热性接触该多个辅助散热导管的外表面。
前述的并联式冷凝器,其中,所述主散热机构的主散热件及所述辅助散热机构的辅助散热件为波浪状。
前述的并联式冷凝器,其中,所述辅助冷凝模块的第一辅助基管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一流道,该多个第一流道直接或间接地连通该第一主基管,所述辅助冷凝模块的第二辅助基管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流道,该多个第二流道直接或间接地连通该第二主基管。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包含:
一如前述的并联式冷凝器;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8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热管换热装置
- 下一篇:石墨烯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