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装配式预应力砼框架抗震耗能构件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8554.9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山;李黎明;刘康;王冬雁;齐虎;田力达;耿娇;范昕;李明;李桐;谢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预应力 框架 抗震 耗能 构件 体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全装配式预应力砼框架抗震耗能构件体系,包括有基础(1),框架柱(2),叠合主梁(4),填充在由框架柱(2)与叠合主梁(4)围合而成的矩形框架中的抗震耗能构件以及叠合楼板(5);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柱(2)由框架柱单元拼合而成;其中,每根框架柱单元的长度为该耗能构件体系层高的2~4倍,且在梁柱节点位置处连续贯通;相邻两根框架柱单元的拼接位置位于对应楼层的叠合主梁(4)顶部上方1m~1.5m处;所述框架柱(2)中、位于梁柱节点处设有水平的柱预应力孔道(2.1);
所述叠合主梁(4)包括有预制混凝土主梁(4.1)和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所述预制混凝土主梁(4.1)上、对应柱预应力孔道(2.1)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的梁预应力孔道(4.3);所述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浇筑在预制混凝土主梁(4.1)的顶部、相邻两块叠合楼板(5)之间,且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的厚度与叠合楼板(5)的厚度相同;所述预制混凝土主梁(4.1)与其两端的框架柱(2)之间通过穿设在梁预应力孔道(4.3)中和柱预应力孔道(2.1)中的预应力钢丝束(7)连接;所述预应力钢丝束(7)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4.1)跨中的部分为梁内有粘结钢筋段,预应力钢丝束(7)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4.1)中、梁内有粘结钢筋段两侧的部分为梁内无粘结钢筋段;其中梁内有粘结钢筋段的长度为2m~3m;所述叠合楼板(5)包括有预制空心板(5.1)和现浇在预制空心板(5.1)顶部的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2),其中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2)的顶面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的顶面平齐;所述叠合主梁(4)之间设置简支的叠合次梁(6);所述叠合次梁(6)包括有预制混凝土次梁(6.1)、次梁混凝土叠合层(6.2)和次梁叠合层钢筋(6.3);所述次梁混凝土叠合层(6.2)的厚度与叠合楼板(5)的厚度相同,并且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整体浇注成形;所述次梁叠合层钢筋(6.3)布置在次梁混凝土叠合层(6.2)的顶部,其端部锚固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中;
所述框架柱(2)的根部设有外包钢板(2.2)和环向外伸加劲肋(2.4);其中,外包钢板(2.2)的高度为框架柱(2)截面长边长度的1~3倍,外包钢板(2.2)的厚度为10mm~30mm;环向外伸加劲肋(2.4)的外边缘上间隔开有U形槽口;所述基础(1)中预埋有竖向套筒(1.1)和柱脚耗能钢筋(1.2);柱脚耗能钢筋(1.2)的下端插接在基础(1)的竖向套筒(1.1)中,柱脚耗能钢筋(1.2)的上端对应插在环向外伸加劲肋(2.4)上的U形槽口中,并通过螺母(10)与环向外伸加劲肋(2.4)固定;
所述框架柱(2)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之间连接有水平的附加耗能钢筋(8)和抗剪钢筋(9);所述附加耗能钢筋(8)位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上部,由耗能钢筋柱内锚固段(8.1)和耗能钢筋梁内锚固段(8.2)组成,耗能钢筋柱内锚固段(8.1)和耗能钢筋梁内锚固段(8.2)通过耗能钢筋机械连接接头(8.3)在框架柱(2)边连接;
所述抗剪钢筋(9)位于主梁混凝土叠合层(4.2)底部,由抗剪钢筋柱内锚固段(9.1)和抗剪钢筋梁内锚固段(9.2)组成,抗剪钢筋柱内锚固段(9.1)和抗剪钢筋梁内锚固段(9.2)通过抗剪钢筋机械连接接头(9.3)在框架柱(2)边连接;所述抗震耗能构件为耗能钢板剪力墙或者抗震墙(3)或者屈曲约束的钢支撑(11);所述抗震墙(3)包括有剪切型耗能器(3.2)和剪力墙体(3.1);所述剪力墙体(3.1)底部与下方的叠合主梁(4)或基础(1)通过套筒灌浆连接在一起;所述屈曲约束的钢支撑(11)在多遇地震下为结构提供侧向刚度,在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下为结构提供耗能能力,支撑布置形式为人形或者V形或者W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式预应力砼框架抗震耗能构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5)中的预制空心板(5.1)为预制圆孔板或者预制异形孔板或者SP板;所述叠合楼板(5)中内设有板面构造钢筋(5.4)和附加钢筋(5.3),其中板面构造钢筋(5.4)为网状钢筋,水平布置在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2)中,靠近顶部位置处,附加钢筋(5.3)穿设在预制空心板(5.1)的孔洞中或者设置在预制空心板(5.1)的板间缝隙处,且位于板间缝隙处的附加钢筋(5.3)的两端分别浇筑在缝隙两侧的预制空心板(5.1)的孔洞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85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卉精密播种机的自动放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倒伏的番茄种子培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