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0788.7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3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周琴;段攀峰;龙琼;马智慧;金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33/08;C08L77/10;C08K13/02;C08K3/04;C08F220/18;C08F212/08;C08F220/14;C08F230/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橡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算,它由丁苯橡胶100份、炭黑20‑50份、吸油树脂20‑50份、芳纶纤维1‑5份制备而成,其中,吸油树脂由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偶联剂共聚而成;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橡胶硫化助剂助剂,该橡胶的硫化助剂分别是: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硫磺和促进剂TT、DM、M、D、CZ,本发明先通过单体合成吸油树脂,然后再将吸油树脂与丁苯橡胶、芳纶纤维共混制得新型吸油膨胀丁苯橡胶,从而在不降低材料强度的情况下提升其吸油性能,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吸油膨胀橡胶材料,并且可以实现产业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油橡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高吸油树脂是通过亲油性单体共聚制备得到的低交联度聚合物,是一种溶胀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吸油橡胶共混改性中,一般是在基体橡胶中添加吸油树脂,通过调节吸油树脂的添加量来改善吸油膨胀橡胶的吸油率和膨胀率。
吸油膨胀橡胶可以通过接枝和共混制成。吸油膨胀橡胶按基体来源有丁基橡胶、乙丙橡胶、氯化丁基橡胶、溴化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丁苯橡胶等。炭黑是吸油膨胀橡胶的常规补强剂,各种炭黑对橡胶硫化胶都有不同程度的补强作用,炭黑填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炭黑和橡胶之间的粘附力程度,因而不同种类的炭黑对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很大。此外,用于吸油膨胀橡胶补强剂的还包含了白炭黑、晶须,也有以蒙脱土、凹凸棒土、碳酸钙等作为吸油膨胀橡胶的补强剂。
吸油膨胀橡胶的补强体系一般为炭黑补强体系。炭黑虽能提高吸油橡胶的强度和各项力学性能,但却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油性。添加50份的补强炭黑,吸油树脂的吸油率会下降35%以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常的做法是合成出性能优异的吸油树脂,然后通过与基体橡胶的共混来制备性能优异的吸油膨胀橡胶。上述做法虽然能够提高吸油膨胀橡胶的吸油性能,但是在规模化生产及成本等方面仍旧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实现补强炭黑和补强材料的协效增强吸油膨胀丁苯橡胶。可操作性简单、分散效果好、成本较低,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按照重量份计算,本发明吸油膨胀橡胶主要是由丁苯橡胶100份、炭黑20-50份、吸油树脂20-50份、芳纶纤维1-5份制备而成,其中,其中,吸油树脂由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偶联剂共聚而成。制备过程中必须加入橡胶硫化助剂,橡胶的硫化助剂分别是: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硫磺、促进剂TT、DM、M、D、CZ,助剂用量比例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优选的,上述新型吸油膨胀橡胶共混物主要由丁苯橡胶100份、吸油树脂50份、炭黑30份和芳纶纤维1-5份制备而成。吸油树脂由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偶联剂共聚而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偶联剂/苯乙烯/MMA/BA=10%/15%/25%/50%在一定溶液中由引发剂引发聚合。
进一步的,前述吸油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偶联剂优先选用KH570,还可以用KH560、550等;引发剂优选DOP,还可以选用BPO等其他引发剂;分散剂选用聚乙烯醇。体系升温至85℃反应2h,然后升温至90℃反应1h。结束反应。反应结束后用真空抽滤机抽滤,60~70℃的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得到抽滤的物质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箱温度设为65~70℃,干燥24h得到吸油树脂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吸油膨胀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按照配方,在密炼机中加入部分丁苯橡胶、吸油树脂和芳纶纤维,一定温度下密炼,然后在开炼机中依次加入丁苯橡胶、吸油树脂、炭黑和芳纶开炼,最后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开炼一段时间再薄通下片,硫化后制得吸油膨胀丁苯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0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遮光胶带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胎圈锁紧位置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