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0985.9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市龙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4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板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板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方倾斜设置有光伏框,所述光伏框呈矩形,其正面形成一个内置有光伏板的矩形凹腔,该矩形凹腔的正面覆盖有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与光伏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光伏框的背面设有一块活动插板,所述活动插板平行于所述光伏框的背面,并与光伏框之间形成矩形空腔;所述活动插板可横向抽离光伏框的背面;所述玻璃盖板表面镀制有红外阻隔膜,所述光伏框的底板由金属板构成,所述活动插板亦由金属板构成。该光伏板装置可以在不影响光伏板采光的基础上,方便用户晾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光伏板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板装置是一种基本的清洁能源设备,较适用于场地开阔的环境;如,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户通常具有较大的自用场地,较有利于光伏板的铺设。然而,在使用光伏板装置的过程中,较多的农户往往难以良好地遵守使用规则;由于光伏板通常处于采光最好的区域,因此在晾晒农作物、衣物时,经常有农户直接将晾晒物搁置在光伏板表面;而这将直接导致光伏板发生严重的热斑效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光伏板的使用寿命,甚至直接烧坏局部硅晶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板装置,该光伏板装置可以在不影响光伏板采光的基础上,方便用户晾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光伏板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方倾斜设置有光伏框,所述光伏框呈矩形,其正面形成一个内置有光伏板的矩形凹腔,该矩形凹腔的正面覆盖有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与光伏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光伏框的背面设有一块活动插板,所述活动插板平行于所述光伏框的背面,并与光伏框之间形成矩形空腔;所述活动插板可横向抽离光伏框的背面;所述玻璃盖板表面镀制有红外阻隔膜,所述光伏框的底板由金属板构成,所述活动插板亦由金属板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光伏框的背面制成镜面,以使侧面照入所述矩形空腔内的紫外线经光伏框的背面多次反射后,可较大范围地投射到晾晒物上。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插板的背面制有防滑纹路,以使该活动插板背面朝上时,晾晒物可倾斜铺设在其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插板的正面还等距分布有横断面呈T型的散热条;所述活动插板正面朝上插置于所述光伏框下方时,各所述散热条的上平面恰好顶住所述光伏框的底板背面;由此使光伏板上的热量通过光伏框底板、散热条、活动插板之间形成的相互连接的大面积散热面快速向外散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条的T型结构的颈部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活动插板由弹性薄板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由折叠而成的弹性板构成;再进一步,所述活动插板下方悬挂有周向均布有受风面的重锤结构。由此,当无论哪个方向存在风力时,均可以使所述活动插板在重锤结构的摆动下,上下振动,从而使相邻的所述散热条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口径连续变化,以使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与外界连续交换,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光伏板装置在无需晾晒物体时,使所述活动插板的正面朝上,插置入所述光伏框下方,使所述散热条的T型结构的上平面顶住所述光伏框的底板;从而使光伏板产生的热量,通过光伏框底板、散热条、活动插板形成的较大的散热面对外耗散;而当需要晾晒物体时,只需使所述活动插板正面朝下,插置入所述光伏框下方,则晾晒物可放入光伏框与活动插板之间形成的矩形空腔内;由于光伏板上方的玻璃盖板镀制有红外阻隔膜,由光伏板产生的、被光伏框的底板所吸收的热量只能向下辐射至活动插板及其上的晾晒物上,由此可对晾晒物进行快速烘干,并且,晾晒物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汽,尤其是湿润衣物产生的水汽,又可对光伏框进行良好的降温,有利于抑制光伏板的温度,以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光伏板装置的实施例一在非晾晒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光伏板装置的实施例一在晾晒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光伏板装置的实施例二在非晾晒状态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市龙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市龙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0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