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反应蛋白磁微粒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61832.6 申请日: 2017-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7656043A 公开(公告)日: 2018-02-02
发明(设计)人: 郝亚澎;胡星海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3 分类号: G01N33/53;G01N21/76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代理人: 竺路玲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反应 蛋白 微粒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由肝细胞合成,在胎儿期产生,非母体胎盘传递。其产生机理是:当机体受感染或组织受损伤时巨噬细胞和其他白细胞等被激活,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细胞因子及其他介导物,这些细胞因子和介导物到达肝脏,刺激肝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CRP。在结构上,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地结合为盘形多聚体,分子量为11.5万~14万,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

常规CRP测定包括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可用于评价感染,组织损伤和炎症性疾病。对于常规的CRP测定,参考值通常被认为是临床上含量高于10mg/L。在健康人群血液中CRP水平低于5mg/L,而在各种条件下,急性炎症4~8小时内,CRP值达到约20至500mg/L。常规CRP作为急性炎症评估指标比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更敏感、更可靠。

超敏C反应蛋白常见的用途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识别的辅助手段。配合传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断使用,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的预警指示物。

目前对C反应蛋白的免疫学检测,主要有免疫比浊法、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

其中罗氏和雅培,以及目前C反应蛋白检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芬兰Quikread,均采用免疫比浊法。

免疫层析法分为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其中国内很多公司都采用了胶体金法,而荧光免疫层析则以韩国的i-chroma试剂为主,苏州光景生物和上海博阳生物则采用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酶联免疫法使用的厂家较少,如深圳海格德生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市场上免疫检测使用广泛、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它是用化学发光物质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其发光强度与样本中的待测物浓度呈正相关。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根据其标记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化学发光。深圳新产业检测C反应蛋白就采用了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胶体金法,是由胶体金颗粒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聚集成肉眼可见的有色条带,而判别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该方法最为方便快捷,但是其敏度较低,特异性较差。

荧光免疫层析,脱胎于胶体金法,把标记物从胶体金颗粒,替换为各种荧光纳米微球,借助仪器对荧光信号进行测定,然后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该方法由于是采用层析的反应模式,所以不同类型样本的层析形态和速度会对免疫反应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重复性和特异性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

免疫比浊法,是通过对液体浊度的检测而反映出待测物的浓度,该方法同样受样本性状的影响,如高血脂等样本会影响结果的判断。

化学发光法,以深圳新产业的产品为例,它采用的是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光标记物为异鲁米诺。该方法所用的试剂为均为大包装,检测时由移液器加到反应管中反应,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范围宽的优点,但是由于其包装盒检测方式所限,其检测的灵活性较差,且试剂一旦开封,其保存稳定性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定量检测全血、血清或血浆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检测试剂盒以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提高了C反应蛋白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性,并使检测能够适用于更多样本类型,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样本差异对检测的影响,另外通过对包装和检测方式进行设计,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并规避了试剂开封后需要稳定保存的问题。

发明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原理:采用的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光标记物为吖啶酯,而抗体包被载体为超顺磁微粒,免疫检测原理为双抗体夹心法。

磁微粒是指可均匀分散于一定基液中的胶态复合材料,本发明所用的磁微粒内核为Fe3O4,外壳为聚乙烯醇,表面修饰有链霉亲合素,直径为100nm,具有超顺磁性和极高的比表面积,且可以与生物素结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1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