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2248.2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2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协彬;徐达义;赵军;尹博;陈志浩;仲晓东;刘平;白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芜湖冠锋模具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tmma 尺寸 实型 铸造 板材 消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珠粒的选择:选择粒径介于0.7mm~0.90mm之间较大尺寸的STMMA作为模样原始珠粒;所述STMMA珠粒的分子式为[C8H8]m-[C5H8O2]n;
(2)预发泡:向间歇式预发泡机中加入上述STMMA珠粒进行预发泡,发料炉压力为0.013-0.018MPa;主蒸汽压力为0.66-0.72MPa,蒸汽调节压力为0.030-0.040MPa,蒸汽经储气罐进入预发泡机内,以加速蒸汽预发泡时间,经预发泡室搅拌器连续搅拌,使待发泡的STMMA原始珠粒处于液态或粘度达到塑性状态方可发泡,预发泡时间为每28kg的STMMA珠粒需预发泡150~165s;所通入水蒸汽温度介于105~110℃之间;
(3)干燥熟化:将预发泡后的STMMA珠粒放在常温下进行熟化,熟化时间为45-50h,通过自然熟化使空气渗透到STMMA珠粒内部以平衡其内外压力并使得STMMA珠粒稳定;
(4)模压成型:在压模闭合过程先关闭进气阀门,开启出气口,将加料阀打开,将经干燥熟化后的STMMA珠粒通过鼓风机送进成型机中,待模腔中充满STMMA预发珠粒后合模,然后向型腔通入0.010-0.020MPa的压力的蒸汽,将模具预热到100-110℃之间,赶走粒料间的空气和残留的冷凝水,之后预压真空,预真空压力为-0.25~-0.30MPa,关闭出气口,同时向模壁内冷却水管道充水,加热蒸汽迅速冷凝,模腔压力迅速下降,使模腔中加热软化的STMMA弹性粒料迅速膨胀充满模腔,为使熟化的STMMA预发珠粒不断成型进行蒸汽加热,其包括三次水蒸汽加热,分别为穿透Ⅰ、穿透Ⅱ和穿透Ⅲ,穿透Ⅰ的压力及时间为0.15-0.20MPa,19-20s;穿透Ⅱ的压力及时间为0.20-0.25MPa,9-10s;穿透Ⅲ的压力及时间为0.50-0.55MPa,7-8s;所通入水蒸汽温度均介于105~110℃之间;
(5)冷却:对模压成型后的STMMA模样进行冷却,先进行风冷,风冷时间为80-99秒直至模样温度降至74~79℃之间时,开始进行真空冷却,直至模样的膨胀力达到90KPa时停止真空冷却,真空冷却时间介于1400-1900s之间;
(6)脱模:将模腔压力降至0MPa,开模,由压缩气和顶杆顶出模样板材;
(7)板材干燥:将脱模后的STMMA模样板材送进烘房里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12h,烘房温度介于45-50℃之间,烘干结束后移出烘干房至库房,进行户外风干即可制得所要制备的STMMA消失模模样,所制得的大尺寸消失模模样尺寸为长度介于2000mm-10000mm之间,宽度不小于1200mm,厚度不小于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间歇式预发泡机为SPJ1500全自动间歇式加压定量预发泡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干燥熟化时间为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模压成型中所述穿透Ⅰ是对板材的后模进行加热,穿透Ⅱ是对板材的前模进行加热,穿透Ⅲ是对板材的上、下、左和右方向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模压成型阶段中在进行穿透Ⅲ的加热后还需进行主加热,所述主加热是给板材的全部面进行加热,所述主加热的压力及时间为0.8MPa,2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TMMA大尺寸实型铸造板材消失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模压成型阶段中在进行穿透Ⅲ或主加热后还进行10-15s的保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芜湖冠锋模具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芜湖泓鹄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芜湖冠锋模具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22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铝合金铸造用变导热复合铸型及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曲轴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