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机用铰刀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2721.7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泓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5/00 | 分类号: | B23D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柱 移动座 从动轴 定位槽 定位块 顶座 机械加工 机用铰刀 驱动电机 旋转装置 从动轮 导向管 导向轴 固定座 驱动轮 驱动轴 插接 手轮 下端 底座 侧部位置 导向轴套 驱动皮带 旋转操控 安装腔 外周面 自由端 上端 铰刀 内端 前部 外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机用铰刀旋转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导向轴,导向轴的顶部之间设有顶座,顶座的上方设有手轮,顶座的中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插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上端与手轮连接,螺纹柱的下端为自由端,导向轴套装有移动座,螺纹柱的下端安装在移动座的顶部上,移动座的正面下部一侧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部设有定位块,定位块的侧部位置设有定位槽,定位块之间为安装腔;定位槽插接有从动轴,从动轴的内端安装在定位槽内,从动轴的外端设有从动轮;移动座的背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套装有驱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驱动皮带连接。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对铰刀进行旋转操控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机用铰刀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铰刀中的一种,是专门供机器使用的铰刀;机用铰刀大体可以分为:直柄机用铰刀、锥柄机用铰刀、锥度铰刀、镶合金铰刀、整机用铰刀、体硬质合金铰刀、套氏机用铰刀以及可调节铰刀;铰孔是孔的精加工之一,在生产应用很广。对于较小的孔,相对于内圆磨削及精镗而言,铰孔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法。铰刀一般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两种,手用铰刀柄部为直柄,工作部分较长,导向作用较好。手用铰刀又分为整体式和外径可调整式两种。机用铰刀可分为带柄的和套式的。铰刀不仅可加工圆形孔,也可用锥度铰刀加工锥孔。现有的铰刀不方便进行安装,对铰刀的根部进行安装不牢固,对铰刀进行旋转驱动操控效率低;不方便用于机械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驱动从动轴,通过从动轴可以方便驱动铰刀;大大提高了对铰刀进行旋转操控的效率,可以对驱动皮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可以使驱动皮带转动稳定性更加好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机用铰刀旋转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机用铰刀旋转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的顶部之间设有顶座,顶座的上方设有手轮,顶座的中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插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上端与手轮连接,螺纹柱的下端为自由端,螺纹柱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导向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螺纹柱与导向管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导向轴与第二导向轴套装有移动座,螺纹柱的下端安装在移动座的顶部上,移动座的正面下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上部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的侧部位置设有第一定位槽,移动座的正面下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上部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的侧部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对接;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为安装腔;第二定位槽插接有从动轴,从动轴的内端安装在第二定位槽内,从动轴的外端设有从动轮;移动座的背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套装有驱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驱动皮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座的背部设有移动架,移动架通过加强架安装在移动座的背部;驱动电机安装在移动架上;移动架的顶部设有限位螺杆,移动架的顶部设有限位槽,限位螺杆的一端卡接在限位槽内,限位螺杆的另一端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部位置设有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部位置设有固定壳。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部位置设有侧板,侧板的侧部位置设有装夹块,装夹块的对外朝向面位置设有装夹槽。
进一步地,所述装夹槽的横截面为U型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有卡槽与开腔,卡槽布置在开腔的上部,开腔的横向宽度大于卡槽的横向宽度;卡槽与开腔的横截面为凸型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轴向位置设有安装管,安装管套装在从动轴的外端外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泓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泓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2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磁共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压装检测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