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废水中矿物油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2918.0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哲夫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055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物油 镍化合物 烯丙基 断裂 催化作用 碳链 催化 去除 废水 深度处理系统 二次沉淀池 改性硅藻土 生物脱氮池 一次沉淀池 处理系统 工业废水 吸附装置 重油分子 反应器 粗格栅 集水井 净水池 硝化池 曝气 气浮 微泡 吸附 化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矿物油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集水井、粗格栅、微泡气浮矿物油吸附装置、矿物油催化重化解吸反应器、一次沉淀池、pH值调节池、曝气硝化池、生物脱氮池、二次沉淀池、净水池。本系统创造性的利用了π‑烯丙基镍化合物对矿物油分子的催化作用,当废水中的矿物油被改性硅藻土吸附并处于200~250℃的温度下,在π‑烯丙基镍化合物的催化下,矿物油分子中的C‑H键会发生短暂的断裂,并快速再结合为C‑C键或C‑H键,而C‑H键会再次发生断裂,C‑C键则因π‑烯丙基镍化合物的催化作用有限而不会再发生断裂,因此可使碳链较短的矿物油分子逐渐合成为碳链较长的重油分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矿物油的深度处理系统,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矿物油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展,消耗量也日趋增大。在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大量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量含矿物油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的排入水体,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矿物油在水体环境中的大量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水体油污染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的持续发展。
矿物油一般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用含污染物的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能影响人体多种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多种疾病。在被矿物油污染的区域附近,儿童皮肤碱抗力明显减弱、白细胞下降、贫血率上升、肺功能受到影响,一般人的肝肿概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居民,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区。矿物油的浓度是考察其毒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组分的矿物油其毒性效果也不一样,随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其毒性增强。
矿物油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其组成性质和存在形式都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讲,矿物油污染物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油-固体物等5种状态存在于水中。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含矿物油污水的处理技术按处理原理可分为4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
(1)物理法:
物理处理法的重点是去除含矿物油污水中的矿物质和大部分固体悬浮物、油等。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粗粒化、过滤、膜分离等方法。
(2)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含矿物油污水中不能单独用物理方法或生物方法去除的一部分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破乳法、化学氧化法等。
(3)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气浮法、吸附法、电化学法、超声波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具有适应性较强、选择性广的优点。
(4)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生化)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从而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使含油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可将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其中一部分被吸收转化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成分或增殖成新的微生物,其余部分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由于上述传统治理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有必要摆脱现有的治理技术路线,开辟出分离并处理工业废水矿物油的新途径,进而开发一种全新形式的工业废水矿物油深度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哲夫,未经张哲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2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