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4798.8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3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燕;陈林;黄勇峰;刘利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周敏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50~70℃下,将硅烷前驱体、粘结剂、分散剂和水混合,搅拌反应5~15分钟,然后加入纳米硅粉,搅拌反应20~40分钟,然后调整反应体系的pH为3~4,在0~40℃下静置反应1.5~2.5小时,得到含有中间体颗粒的悬浮液;
步骤(2)、向步骤(1)反应得到的悬浮液中加入石墨和/或针状焦,搅拌混合0.5~1.5小时,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中间材料,其中,控制所述的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为210~320℃,出口温度为80~130℃;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中间材料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在600~1200℃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2~10小时,制得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包括核体、包覆在所述的核体外且具有孔隙的中间层、包覆在所述的中间层外的外层;所述的核体为纳米硅,所述的中间层为复合有石墨和/或针状焦的氧化亚硅,所述的外层为无定形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前驱体、所述的粘结剂、所述的分散剂、所述的纳米硅粉、所述的石墨和/或针状焦的投料质量比为0.4~0.6:0.05~0.1:0.03~0.06:1: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硅粉与所述的水的投料质量比为1: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前驱体为选自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粘结剂为选自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分散剂为选自水性润湿剂、含氟活性剂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纳米硅粉的粒径为50~100nm;
所述的石墨为选自人造石墨、中间相石墨、天然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制得的中间体颗粒的粒径为0.6~2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的孔隙率为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硅的粒径为5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47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定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循环式多层供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