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肺炎致病菌耐药基因快速识别基因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8656.9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安;马秀清;王升启;刘琪琦;李春笋;梁志欣;杨震;赵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C40B4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炎 致病菌 耐药 基因 快速 识别 基因芯片 | ||
本申请涉及可以检测24种肺炎致病菌耐药基因的基因芯片。这24种肺炎致病菌耐药基因来自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ESBLs)、头孢菌素类(AmpC)、碳青霉烯类、耐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和导致膜通透性改变的基因,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该基因芯片是通过反复设计和筛选,最终将灵敏度好,特异度高的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不需要进行临床培养和药敏试验,操作简单快捷,在很大程度上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技术,尤其涉及肺炎致病菌耐药基因快速识别基因芯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的加剧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呼吸道疾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性炎症,是全球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居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三位[2]。在美国,肺炎和流行性感冒位于所有死因的第九位,2010年和2011均有5万多人死于肺炎[3-5],而且该统计没有将肺炎导致的败血症以及死于肺炎并发症的癌症、帕金森等病例纳入肺炎组,所以实际因肺炎死亡的人数比这个数还要高[2]。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罹患肺炎,农村多于城市,其中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为184/10万—1223万/10万[6],老年肺炎病死率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据黄华瑞报道[7]老年肺炎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见,肺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肺炎的致病原有很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是细菌。众所周知,肺炎按照发病环境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大部分CAP患者只需要门诊就诊,但仍有大约20%的患者仍需住院治疗[8]。C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肺炎链球菌为第一位,占35-8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9]。HAP致病菌比较广泛,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它还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等,此外革兰氏阳性菌金葡菌也见于HAP,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0]。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最有效的方法。1941年青霉素的发现使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后新的抗生素不断被发现和生产,并应用到很多领域,包括养殖业[11]和种植业[12],人类迅速的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随着抗生素广泛的应用,耐药菌株却不断涌现,并且不再局限于对一种抗生素耐药,而是可以同时抵抗多种抗生素,如一些临床菌株屎肠球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肠杆菌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均耐药[12]。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等超级耐药菌株,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13],MRSA[14],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15]等的爆发流行,曾引起全世界的恐慌,耐药问题几乎陷入了失控状态[12]。抗生素治疗失败使感染患者病死率大幅增加,尤其病重的患者。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分析每年有200万患者感染耐药菌,其中23000例患者因此死亡[16]。2008年,美国350亿美元医疗成本中有200亿美元用于控制和治疗细菌耐药而引起的感染[16]。因此,尽快明确致病菌的耐药特性,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降低肺炎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8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车顶结构
- 下一篇:环保重钡火石光学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