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0613.4 | 申请日: | 2017-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雪影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44 | 分类号: | B60S1/44;B60S1/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挡风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
背景技术
汽车雨刮器又称为刮水器、水拨、雨刮器或挡风玻璃雨刷等,是用来刷刮除附着于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雨点及灰尘的设备,以改善驾驶人的能见度,增加行车安全。目前的汽车上,雨刮器是必不可少的部件。而现有技术中的雨刮器,通过电机控制一根或两根玻璃雨刮的摆动,对汽车挡风玻璃进行刮除,从而起到清除雨水或杂物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雨刮器,只能对汽车挡风玻璃的部位位置进行清除,当汽车挡风玻璃在雨刮刮除不到的部位有杂物或雨水时,则需要手工清除,增加了清除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方便快捷地对汽车挡风玻璃从挡风玻璃左端到挡风玻璃右端进行全面刮除,避免消除刮除死角,扩大刮除面积,提高刮除效果的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所述的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包括玻璃雨刮、上导轨、下导轨,所述的玻璃雨刮上端通过上卡条卡装在上导轨内,玻璃雨刮下端通过下卡条卡装在下导轨内,上导轨上设置上齿条部,下导轨上设置下齿条部,玻璃雨刮上端设置上电机,上电机的转轴上安装的上齿轮设置为能够与上齿条部啮合的结构,玻璃雨刮下端设置下电机,下电机的转轴上安装的下齿轮设置为能够与下齿条部啮合的结构,所述的上电机和下电机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
所述的上导轨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端面位置,下导轨安装在挡风玻璃下端面位置,上导轨设置为能够从挡风玻璃左端面延伸到挡风玻璃右端面的结构,下导轨设置为能够从挡风玻璃左端面延伸到挡风玻璃右端面的结构,玻璃雨刮呈垂直状态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上导轨上设置从上导轨左端延伸到上导轨右端的上卡槽,上卡槽设置为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上卡条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上卡条卡装在上卡槽内,玻璃雨刮上端与上卡条上端面固定连接,下导轨上设置从下导轨左端延伸到下导轨右端的下卡槽,下卡槽设置为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下卡条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下卡条卡装在下卡槽内,玻璃雨刮下端与下卡条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齿条部设置为能够从上导轨左端延伸到上导轨右端的结构,上电机设置在上卡条侧面位置,上电机与玻璃雨刮平行布置,上电机的转轴上的上齿轮设置为啮合在上齿条部上的结构;下齿条部设置为能够从下导轨左端延伸到下导轨右端的结构,下电机设置在下卡条侧面位置,下电机与玻璃雨刮平行布置,下电机的转轴上的下齿轮设置为啮合在下齿条部上的结构。
所述的玻璃雨刮包括雨刮本体和雨刮骨架,雨刮本体设置为能够卡装在雨刮骨架上的骨架卡槽内的结构,所述的雨刮本体设置为截面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时,雨刮本体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汽车挡风玻璃表面的结构。
所述的雨刮本体一侧设置辅助刮片Ⅰ,雨刮本体另一侧设置辅助刮片Ⅱ,辅助刮片Ⅰ设置为截面呈C字形结构,辅助刮片Ⅱ设置为截面呈反C字形结构,所述的机动车挡风玻璃雨刮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时,辅助刮片Ⅰ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汽车挡风玻璃表面的结构,辅助刮片Ⅱ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汽车挡风玻璃表面的结构。
所述的玻璃雨刮包括雨刮本体和雨刮骨架,上电机固定安装在雨刮骨架侧面位置,下电机固定安装在雨刮骨架侧面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雪影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雪影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0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