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式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1455.4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正;张春雨;任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C07D519/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 I ) 通式化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烷基 稠环芳烃 芳烃基团 芳胺基 杂芳基 芳基 杂环 地连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式(I)所示通式化合物:式(I)中,R选自下式(II)或(III):式(II)中:P和Q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有1个为N;Ra表示单、二、三、四取代或无取代,且任何相邻的Ra任选地连接,且R1与相邻的Ra任选的连接;Ra与R1分别独立选自氢、C1~C10的烷基、C6~C30的芳胺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稠环芳烃基团、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式(III)中:X、Y和Z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其中至少有1个为N;R2和R3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烷基、卤素、C6~C30的芳胺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稠环芳烃基团、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稠杂环芳烃基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通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主体材料;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OLED技术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地机遇和挑战。常见的功能化有机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染料)等。为了制备性能更好的发光器件,业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范围宽以及可通过化学结构微调改变发光性能使色彩丰富,容易实现分辨率高、重量轻、大面积平板显示等优点,成为材料、信息、物理等学科和平板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高效的商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将很可能会含有有机金属磷光体,因为它们可以将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均捕获,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然而,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激子寿命相对过长,导致三线态-三线态(T1-T1)在器件实际工作中淬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常将三线态发光物掺杂到有机主体材料中。因此,对于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来说,开发高性能的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至关重要。作为三基色之一,红光对于全色显色和固态照明非常关键。然而高效的红光器件却很少,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主体材料。
目前,广泛应用于红色磷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为CBP,但是它要求的驱动电压较高、Tg=62℃,易于结晶。另外,CBP是一种p-型材料,空穴迁移率远高于电子迁移率,不利于载流子注入和传输平衡。
然而,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发光性能方面还有很大改进余地,业界亟需开发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通式化合物。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此类新型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式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
式(I)中,R选自下式(II)或(III):
式(II)中:P和Q分别独立地选自C或N,且至少有1个为N;
Ra表示单、二、三、四取代或无取代,且任何相邻的Ra任选地连接,且R1与相邻的Ra任选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1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氨蝶呤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合物及其在瑞博昔布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