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及轨道车辆救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1656.4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2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匡希超;帅纲要;黄豪;金希红;苏永章;刘永强;曾文娟;刘旭;李涛;苏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6 | 分类号: | B61G7/06;B61G7/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发军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口 车钩 气缸 自动对中装置 供风管道 轨道车辆 凸轮盘 三位控制开关 车钩缓冲器 小半径曲线 救援 壳体固定 列车风管 通气状态 外周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及轨道车辆救援方法。所述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包括与车钩缓冲器壳体固定相连的凸轮盘,该凸轮盘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和第三凹口,在每个凹口的外侧对应设有一个气缸,三个气缸分别通过相应的供风管道与列车风管连通,每根供风管道上装有阀,各阀由三位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使的三个气缸中仅有一个气缸保持通气状态。本发明解决了车钩在小半径曲线上的自动连挂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及轨道车辆救援方法,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有轨电车及地铁项目车钩配置有不能自动旋转的对中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010340.4,车钩水平旋转小于±15°,凸轮和车钩一起旋转推动辊子脱离凸轮的凹槽,此时气缸的活塞杆反向压缩碟簧,从而提供更大的反向旋转力矩,使车钩恢复到中心线和车体纵向中心线对齐状态。
对中装置主要作用:防止车钩在待连挂状态,列车运营时车钩随意水平摆动而导致车钩和头罩、导流罩干涉。
此对中装置使车钩中心线始终与车体纵向中心线对齐,车钩无法实现自动水平摆动,当小半径曲线路段车钩无法实现自动连挂时,需要司机在轨旁使用辅助连挂装置拉动车钩迫使车钩水平旋转一定角度来满足小半径曲线(如小于R150m及R150m-5m-R150m的S曲线)上连挂需求,此轨旁手动辅助连挂方法主要适用于地铁和存在一定可操作空间线路条件的车辆。
现有对中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车钩无法实现自动水平摆动来适应恶劣曲线上的车钩连挂需求,无法实现车辆在小半径曲线上(如小于R150m及R150m-5m-R150m s曲线)的自动连挂救援工作,需要人工辅助连挂救援。对于第三轨供电线路、正线存在小半径曲线如R50m及正线无法站人操作等情况,车辆的救援工作有很大困难,甚至无法实现救援,即救援车20和被救援车21的车钩13,14无法自动连挂(如图1所示),将无法实现救援车20对被救援车21的救援。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80008823.1公开了一种用于使半挂车车钩枢轴在铁道单元上全面固定和自动对中心的装载组合件,该装载组合件包括:闭锁在半挂车的车钩枢轴上的机罩,自动对中心并固定在带有自动对中心摆动活动件的舱室的接纳容积中,由构成铁路/公路联运的铁道单元 结构一部分的可提升的支架支撑。装载组合件保证车钩枢轴自动和安全地自动对中心和三轴固定,并带有可视的检查标志。然而这种自动对中心的装载组合件只能适应大半径曲线上的对接连挂,依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即不能实现车钩自动旋转一定角度,并使其处于保持状态,不便于车钩在小半径曲线自动连挂。
发明内容
针对存在小半径平面曲线的有轨电车及地铁项目(如悬挂单轨、跨坐单轨项目正线存在R50m小半径平面曲线)车钩无法实现自动连挂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及轨道车辆救援方法,该对中装置可以解决车钩在待连挂状态具有自动对中功能,并且在小半径平面曲线连挂时,能够使车钩自动水平左右旋转一个固定角度,并能够使车钩处于旋转锁定状态,解决车钩在小半径曲线上的自动连挂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钩自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钩缓冲器壳体固定相连的凸轮盘,该凸轮盘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和第三凹口,在每个凹口的外侧对应设有一个气缸,三个气缸分别通过相应的供风管道与列车风管连通,每根供风管道上装有阀,各阀由三位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使得三个气缸中仅有一个气缸保持通气状态;
三个气缸中,第一气缸用于驱动凸轮盘逆时针转动,第二气缸用于驱动凸轮盘顺时针转动,第三气缸用于保持车钩中心线和车体中心线在对齐位置;当所述凸轮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凹口与第一气缸的伸出端啮合,凸轮盘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二凹口与第二气缸的伸出端啮合,车钩中心线和车体中心线在对齐位置时第三凹口与第三气缸的伸出端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1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