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分压臂及高压电能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3060.8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泽;王伟;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2 | 分类号: | G01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吕静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分压臂 电能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分压臂及高压电能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6-35kV的配电网中,最传统的电能计量方式是采用电磁式高压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低压电能表组合而成,起初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直接接入到高压端,二次侧接入电压电能表,一、二次侧之间高耐压隔离。这种传统高压表体积庞大、笨重、不易安装、且低压端易发生窃电行为。对此后来行业中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高压电能表,这种高压表将一、二次侧集中到一起,并且直接接入高压端,解决了传统高压表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对于这种新型的高压电能表,由于直接工作在高压侧,电能表的工作电源也成了一个难题。
针对传统的高压电能表,出现了采用高压电容或高压电阻进行电压取样计量和取电的新型电能表。相对于传统高压电能表,新型高压电能表解决了其相关缺陷,但新型的高压电能表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采用高压电容进行分压取样时,由于高压电容长时间工作和受到温度的影响,将会产生老化而衰减,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电容的自愈性能也将导致电容量的变化。加之,由于高压电容本身的自愈性能,电容内部分压不均匀,电场较为集中的部分电压高,会导致泄漏电流大;而对于纯电容分压的电源,无阻尼电阻的情况下,电容在遭受高频冲击时呈短路状态,可靠性差,同时泄露电流的改变以及内部电场分布不均匀都会干扰其他电路,影响高压表精度;此外,高压轴向电容直接横跨在两相高压之间,在填充绝缘材料后容易在沿面形成气隙,在过电压或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因爬电距离不够而存在沿面爬电击穿或漏电流增大导致计量误差变化的风险;并且高压电容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而采用高压电阻进行分压取样时,由于高压电阻的温漂大,在发热以后阻值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精度不准。同时,由于高压电阻存在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使得电压的角差值测量受到影响,在感性和容性负载情况下准确度不高。加之,高压电阻的金属连接位置少,一般两端连接,不利于对电阻增加散热接触面,电阻在发热后热量消散不开,形成温漂,影响采样精度,从而影响电能表的精度误差。此外,高压轴向电阻直接横跨在两相高压之间,在填充绝缘材料后容易在沿面形成气隙,在过电压或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因爬电距离不够而存在沿面爬电击穿或漏电流增大导致计量误差变化的风险。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高压取电方式来解决高压电能表的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分压臂及高压电能表,以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分压臂,包括:阻容分压器和电阻分压器。所述电阻分压器包括: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电阻。所述多个第一电阻依次串联形成电阻串,所述多个第一电阻中每个第一电阻为表面涂有绝缘材料的低压电阻。所述阻容分压器包括:第二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多个第一电容以及多个第二电阻。所述多个第二电阻与所述多个第一电容相互交错串联形成阻容串,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中每个第一电容为低压电容,所述多个第二电阻中每个第二电阻为低压电阻。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阻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阻均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铜箔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容为N个,所述多个第二电阻为N+1个,N+1个所述第二电阻与N个所述第一电容相互交错串联形成阻容串,所述阻容串的起始端为所述多个第二电阻中的一个第二电阻,所述阻容串的结尾端为所述多个第二电阻中的另一个第二电阻。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电阻的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镂空槽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未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电阻和所述多个第一电容的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镂空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