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环腔的生物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3241.0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然;袁国慧;彭芳草;管磊;彭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子 晶体 耦合 微环腔 生物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环腔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波导(11)、微环谐振腔(14)和第二直波导(12),微环谐振腔(14)位于第一直波导(11)和第二直波导(12)之间,第一直波导和微环谐振腔耦合形成耦合点(13),第一直波导(11)上设有一维光子晶体组(15),一维光子晶体组(15)水平的分布在第一直波导(11)上;
所述一维光子晶体组(15)包括非均匀圆孔组(16)和均匀圆孔组(17),第一直波导(11)上从两端到耦合点(13)的方向上依次对称的设有均匀圆孔组(17)和非均匀圆孔组(16);
所述均匀圆孔组(17)和非均匀圆孔组(16)关于耦合点(13)呈中心对称分布在第一直波导(11)上,均匀圆孔组(17)离第一直波导(11)中心的距离大于非均匀圆孔组(16)离第一直波导(11)中心的距离;
所述第一直波导(11)每边分布均匀圆孔(171)的个数为2个到6个;
非均匀圆孔组(16)包括非均匀圆孔(161),非均匀圆孔(161)的个数为30个,两端各15个,分别设为第一组非均匀圆孔(203~217)和第二组非均匀圆孔(218~232);
所述非均匀圆孔组(16)包括一对中心圆孔(18),中心圆孔(18)位于耦合点(13)的两边且离耦合点(13)的距离最近,两个中心圆孔(18)之间的距离为1.0μm到2.0μm;
中心圆孔(18)包括左中心圆孔(217)和右中心圆孔(218);第一组非均匀圆孔(203~217)和第二组非均匀圆孔(218~232)关于耦合点(13)对称;
左中心圆孔(217)和右中心圆孔(218)的半径相等设为r1,后面的非均匀圆孔(161)的半径依次设为r2,……,r15,第一组非均匀圆孔(203~217)和第二组非均匀圆孔(218~232)对称,所以在位于对称位置上的圆孔半径相等;r1r2···r15,其中r1=0.1025um,r15=0.0725um;其中ri为其中一个圆孔的半径,i为圆孔组的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环腔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光子晶体组(15)的周期为0.30μm到0.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环腔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匀圆孔(161)和均匀圆孔(171)的刻蚀深度均等于微环谐振腔(14)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光子晶体耦合微环腔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波导(11)的宽度,第二直波导(12)的宽度和微环谐振腔(14)的宽度相等,微环谐振腔(14)的宽度为0.45μm到0.5μm,微环谐振腔(14)的半径为5μm到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2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