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机及其电动压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3494.8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座坤;金伟;盛金龙;杨海君;丁帅;张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24 | 分类号: | B21B31/24;B21B3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及其 电动 压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轧机及其电动压下装置。
背景技术
粗轧机组为热连轧生产线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压下装置的定位精确度将直接影响到中间坯板型质量,对后工序精轧机组的轧制稳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粗轧机两侧的电动压下装置之间普遍采用电磁离合器连接,但电磁离合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故障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离合片磨损后会导致摩擦力降低,于是轧机咬钢瞬间的冲击力会造成离合器短暂分离,此时轧机单侧的压下装置会产生误动作,最终导致轧辊两侧实际辊缝定位跑偏,严重影响轧机的轧制稳定性和中间坯板型质量。另外,电磁离合器成本较高,维护保养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能更好地控制粗轧机的辊缝定位精确度,以保证中间坯板型质量,提高成材率,降低停机损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机及其电动压下装置,该电动压下装置能够较好地控制粗轧机的辊缝定位精确度,从而保证中间坯板型质量,提高成材率,降低停机损失。另外,该电动压下装置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性高且维护保养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包括:
用于驱动传动侧的压下螺丝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连接;
用于驱动操作侧的压下螺丝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的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同步轴为空心轴。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同步轴的两端设置有齿式联轴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齿式联轴器为鼓形齿式联轴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采用一级减速齿轮和一级蜗杆传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采用二级减速齿轮传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采用二级蜗轮蜗杆传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减速机连接的第一制动器和与所述第二减速机连接的第二制动器。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压下装置中,所述同步轴的材质为42CrMo锻件。
一种轧机,包括用于防尘的电动压下装置,所述电动压下装置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电动压下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设置有同步轴,同步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因此,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同步轴连接之后会形成刚性连接,那么,即便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因板型质量差等因素产生单侧异常冲击负荷,作用力也会通过同步轴传递到另外一侧压下螺丝,也就是说,即便轧机咬钢的冲击负荷会造成压下螺丝动作,也将会是两侧同步动作,而不会出现单侧单独动作的现象,所以不会产生楔形辊缝。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压下装置能够较好地控制粗轧机的辊缝定位精确度,从而保证中间坯板型质量,提高成材率,降低停机损失。另外,与电磁离合器相比,同步轴可以使电动压下装置成本更低、运行更稳定且维护保养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件4、件31和件32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1、第一电机;12、第一制动器;13、第一减速机;21、第二电机;22、第二制动器;23、第二减速机;31、第一联轴器;32、第二联轴器;4、同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件4、件31和件32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4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