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区及种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3865.2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3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7/02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4 | 代理人: | 范琪美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一体化 生态 种养区 方法 | ||
1.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区,包括种养区(1)和设置于所述种养区(1)周围的防护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养区(1)包括种稻区(11)、设于所述种稻区(11)周围的水沟区(12)、设于所述水沟区(12)外侧的陆地区(13);所述水沟区(12)包括沟底(121)、设置于所述种稻区(11)一侧的第一沟壁(122)、设置于所述陆地区(13)一侧的第二沟壁(123),所述水沟区(12)的最大宽度处水平宽度不大于100cm,所述种稻区(11)的高度比所述沟底(121)高40-60cm,所述陆地区(13)的高度比所述种稻区(11)高20-40cm;所述种稻区(11)任意一点A与所述陆地区(13)内最接近A的一点B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线距离不小于70cm且不大于6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稻区(11)任意一点A与所述陆地区(13)内最接近A的一点B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线距离不小于80cm且不大于5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壁(123)与重力方向G形成往所述种稻区(11)一侧的夹角ß不小于30度且不大于59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壁(123)与所述陆地区(13)的表面铺设有捕蛙网(3),所述捕蛙网(3)包括靠近所述沟底(121)一侧的第一网缘(31)和靠近所述防护网(2)一侧的第二网缘(32),所述第一网缘(31)设有用于使所述捕蛙网(3)沉水的坠件(3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所述种养区(1)给水,使所述种稻区(11)的水深达到8-12cm;
步骤二:将青蛙幼苗投放进入所述种养区(1)进行养殖,所述青蛙幼苗的投放量为8-12万尾/亩;
步骤三:在所述种稻区(11)插植秧苗,所述秧苗的插植间距为50-60cm;
步骤四:在蝌蚪变幼蛙时期,向所述种养区(1)给水,使所述种稻区(11)的水深达到14-19cm;
步骤五:当所述种稻区(11)的秧苗高度达到50cm后,通过给水排水调节所述种养区(1)的水位,控制所述水沟区(12)的水深不低于1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将青蛙幼苗投放进入所述种养区(1)10-20天之后,给所述青蛙幼苗投喂食物,所述食物投置于所述第二沟壁(123)的被水淹没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将青蛙幼苗投放进入所述种养区(1)14-16天之后,给所述青蛙幼苗投喂食物,所述食物投置于所述第二沟壁(123)的被水淹没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在蝌蚪变幼蛙时期,将食物投置于所述第二沟壁(123)、所述陆地区(1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当所述种稻区(11)的秧苗高度达到50cm后,通过给水排水调节所述种养区(1)的水位,控制所述水沟区(12)的水深不低于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蛙一体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青蛙的抓捕:向所述种养区(1)给水使所述种稻区(11)的水深达到14-19cm,升起所述第一网缘(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8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稻蛙混合种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