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信号接收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4461.5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启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8 | 分类号: | H04B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信号 接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接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信号接收仪。
背景技术
数字信号指自变量是离散的、因变量也是离散的信号,这种信号的自变量用整数表示,因变量用有限数字中的一个数字来表示。在计算机中,数字信号的大小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例如,字长为2位的二进制数可表示4种大小的数字信号,它们是00、01、10和11;若信号的变化范围在-1~1,则这4个二进制数可表示4段数字范围,即[-1,-0.5)、[-0.5,0)、[0,0.5)和[0.5,1]。由于数字信号是用两种物理状态来表示0和1的,故其抵抗材料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都比模拟信号强很多;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字信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几乎复杂的信号处理都离不开数字信号;或者说,只要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表示,就能用计算机来处理代表物理量的数字信号。
然而现有的远程信号接受仪在使用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其大多采用传统的电连接形式,并没有涉及任何新能源的使用;其次,其内部零器件大多为固定安装在接受仪内部,拆装和维修多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远程信号接收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程信号接收仪,包括信号接收仪本体和太阳能板,所述信号接收仪本体的两侧固定有侧板,且侧板上开设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的内部设置有杂质隔离板,所述信号接收仪本体的底部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底板的上方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有遮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信号接收器,且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隔板,所述信号接收仪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置物板,且置物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太阳能板固定在信号接收仪本体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杂质隔离板的前侧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拉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防滑垫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防滑垫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板为可伸缩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遮板通过铰链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接受仪本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凹槽。
本发明中,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接受仪的顶部设置有两块太阳能板,很好地利用了太阳能该新能源,较传统的电更加环保, 同时,在接受仪的中间位置处通过支撑板连接有两块遮板,使用过程中当遇到天气条件不利于太阳能的使用时,可展开遮板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保护太能板,且该遮板可收折,不使用时可将其折叠并收回至凹槽内,防止其占用太多的空间资源;其次,在接受仪的内部通过导轨和滚轮设置有两块置物板,将接受仪内的工作元件固定设置在置物板上,当需要维修和更换电器元件时,可直接将置物板抽出即可很方便地达到检修的目的,使用更加方便;最后,在接受仪两侧通风窗的内部设置有两块可抽拉的杂质隔离板,通过杂质隔离板很好地除去空气中包含的灰尘等杂质,防止杂质进入装置内部腐蚀电器元件,且该杂质隔离板可抽拉,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远程信号接收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置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信号接收仪本体、2-通风窗、3-杂质隔离板、4-底板、5-防滑垫、6-隔板、7-支撑板、8-置物板、9-太阳能板、10-信号接收器、11-凹槽、12-遮板、13-侧板、14-拉环、15-导轨、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启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启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4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