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5451.3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倪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1;A61M25/09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3211 | 代理人: | 王庭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用双腔 螺旋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
背景技术
在介入式外科手术治疗中经常会需要对目标血管引入导管,目前的做法都是利用导管和导丝引导,但人体的血管形态千变万化,尤其是解剖情况复杂的分支血管,目标血管与导管所在血管呈直角或更大角度,常常造成导丝或导管进入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还会对血管造成伤害,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协助导丝方便进入解剖情况复杂的大角度分支血管,且使用又方便的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中设有第一管腔、第二管腔共两条管腔,所述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的入口均处在导管的导入端,第一管腔的出口处在导管的导出端,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处在导管的侧面,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呈弧状弯曲,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在导管设置有出口段呈弧状弯曲的第二管腔,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当引入导管的目标血管比较简单,如不存在分叉或者存在分叉但分叉角度较小时,导丝可以通过第一管腔到达目标血管;当引入导管的目标血管比较复杂,存在分叉且分叉角度较大时,导丝可以通过第二管腔从导管侧面出口引出,显著降低进入大角度分叉血管的难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血管损伤风险,为进入部分原来无法进入的血管分支创造了条件,并且与现有的导管外形相近,符合操作医生使用习惯,医生使用起来更加顺手。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呈螺旋状弯曲,端部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出口段呈螺旋状弯曲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管腔的出口段的曲率变化不会太大,有利于导丝顺畅穿过。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以及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相对应部分两者呈双螺旋状弯曲设置,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端部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通过将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以及所述第一管腔与所述第二管腔的出口段相对应部分两者呈双螺旋状弯曲设置,不仅有利于导丝顺畅穿过,而且有利于缩小导管的外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中设有第一管腔1、第二管腔2共两条管腔,所述第一管腔1和第二管腔2的入口均处在导管的导入端,第一管腔1和第二管腔2靠近进口的入口段可以是平行并排设置,第一管腔1的出口即第一出口3处在导管的导出端,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即第二出口4处在导管的侧面,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呈弧状弯曲,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或者是通过将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呈螺旋状弯曲,使端部平滑地逐渐过渡到朝向导管的侧面。
为了使得导管的外径尽量不会因为内部设置了两条管腔而增加了外径,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以及所述第一管腔1与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相对应部分两者优选呈双螺旋状弯曲设置,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端部逐渐朝向导管的侧面。这样的结构导管的外径将会小于所述第二管腔2的出口段沿直线型的第一管腔1作螺旋形缠绕的方式导管的外径。
此外,介入用双腔螺旋导管的前端(导丝的伸出端)可以是直的,还可以是向一侧偏转,以适应多种手术情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或者凡是采用本发明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5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负压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口部夹舌辅助涂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