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大连铸扇形段刚度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6107.6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0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锦岩;龚进娟;张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大 扇形 刚度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大连铸扇形段刚度的结构,本结构中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下间隔布置,连铸辊经夹紧及辊缝调节装置设于内弧框架与外弧框架之间,本结构还包括预压应力机构和预拉应力机构,预压应力机构设于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上并使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上部分的结构具有压应力,预拉应力机构设于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下并使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下部分的结构具有拉应力。本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铸工艺要求压下量的增大而扇形段刚度不足,导致辊缝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工艺需求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铸坯表面及内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技术,涉及板坯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大连铸扇形段刚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铸坯中心低倍组织,消除或减少铸坯中心疏松、缩孔偏析等缺陷,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连铸工艺采用对铸坯的压下技术。压下技术即在连铸机扇形段某个区域内,人为调整减小辊缝,实现对铸坯的压下。压下技术分轻压下和重压下,轻压下的压下量一般为0.6~1.5mm/m。目前大方坯、宽厚板连铸机已广泛使用连铸轻压下技术,实现轻压下功能的扇形段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重压下的研究与实施也一直在进行中,应用于重压下的扇形段技术还需进一步研发。
连铸扇形段是连铸机组中的关键设备,其安装于弯曲段之后,作用是支承并引导铸坯或引锭杆,并在引导过程中对铸坯进行冷却、弯曲、矫直等。扇形段设备主要由内弧框架、外弧框架、夹紧及辊缝调节装置、连铸辊(驱动辊及自由辊)组成。铸坯表面及内部质量与扇形段在线辊缝精度有直接的关系。而在线辊缝精度除了与安装装配精度、机械间隙、载荷相关外,还与扇形段的刚度直接相关。在对铸坯实施压下时,扇形段连铸辊接触铸坯的面积增大,铸坯变形对连铸辊的反力也显著增大。如果扇形段的刚度不足,必然造成在线辊缝增大,辊缝精度降低进而影响铸坯质量。因此必须增强扇形段的强度及刚度,才能承受载荷及减小变形。
由于扇形段结构紧凑,本体上有液压配管、润滑配管、冷却配管等较复杂的机构,还需要考虑扇形段拆装的空间,在有限空间内从结构方面进一步提高扇形段的刚度受到了限制。因此随着连铸压下量的增加,现有已较成熟的扇形段的刚度难以满足连铸压下量增加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大连铸扇形段刚度的结构,本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铸工艺要求压下量的增大而扇形段刚度不足,导致辊缝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工艺需求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铸坯表面及内部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增大连铸扇形段刚度的结构包括内弧框架、外弧框架、连铸辊、夹紧及辊缝调节装置,所述内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下间隔布置,所述连铸辊经所述夹紧及辊缝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内弧框架与外弧框架之间,本结构还包括预压应力机构和预拉应力机构,所述预压应力机构设于所述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上并使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上部分的结构具有压应力,所述预拉应力机构设于所述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下并使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下部分的结构具有拉应力。
进一步,所述预压应力机构包括两个上安装座、螺杆、和螺母,所述两个上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上两侧并且上安装座上开有通孔,所述螺杆穿入所述两个上安装座的通孔并且两端伸出,所述螺母分别拧于所述螺杆的伸出端;所述预拉应力机构包括两个下安装座、左旋螺杆、右旋螺杆和左右旋螺母,所述两个下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内弧框架中性层以下两侧,所述左旋螺杆和右旋螺杆的前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两个下安装座,所述左右旋螺母拧于所述左旋螺杆和右旋螺杆的尾端。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内弧框架的上沿两侧,所述两个下安装座分别设于所述内弧框架的下沿两侧。
进一步,所述螺母为四个并且分别拧于所述螺杆的伸出端。
进一步,所述两个上安装座和两个下安装座与内弧框架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6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