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载机靠手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6327.9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9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松宾;谭世颖;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75 | 分类号: | B60N2/75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覃伟辉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靠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靠手垫,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有靠手垫本体及支座,在靠手垫本体下部通过其上设有的多个横向排列的弧形限位槽与设在支座上的弹珠相配合,弹珠下压接有第一弹簧;支座具有升降装置;多个弧形限位槽设置于装在靠手垫本体底部的呈横向设置的导向板底面上,导向板上位于弧形限位槽两侧设有导向槽;导向板与支座连接,支座包括位于导向板下方的U型板,U型板上装有平板,平板与穿装在导向槽内的多个螺栓连接;平板上插装有套管,弹珠与第一弹簧装在套管内,套管上装有调节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载机靠手垫可进行前后和上下方向位置调节,满足不同体位使用者的调节要求,提高装载机操作的舒适性,降低疲劳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装载机驾驶室里的右扶手箱的靠手垫。
背景技术
装载机驾驶室里的右扶手箱都设有靠手垫,使用者在操作先导控制器时,靠手垫对手臂起到支撑的作用,以减轻手臂的疲劳度。目前使用的靠手垫包括有靠手垫本体,连接在该靠手垫本体下部的支座,靠手垫本体底部连接有设有导向槽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支座固定连接,导向槽内穿装有与右扶手箱连接的螺钉,螺钉连接有调节手柄。调整靠手垫的位置时,扭动调节手柄松开螺钉,推动靠手垫上下移动,调整靠手垫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手柄拧紧螺钉,调节过程需要双手配合才能进行操作,费时费力;靠手垫只能上下移动调节位置,无法满足不同体位使用者的调节要求,装载机操作的舒适性较差,容易产生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装载机靠手垫,它可以解决现有靠手垫只能进行上下移动调节位置,无法满足不同体位使用者的调节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装载机靠手垫,包括有靠手垫本体及与该靠手垫本体连接的支座,在所述靠手垫本体的下部通过其上设有的多个横向排列的弧形限位槽与设在所述支座上的弹珠相配合,所述弹珠下压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支座具有升降装置。
上述装载机靠手垫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多个所述弧形限位槽设置于装在所述靠手垫本体底部的呈横向设置的导向板底面上,所述导向板上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两侧设有与所述弧形限位槽排列长度方向一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支座包括位于所述导向板下方的U型板,所述U型板上装有平板,所述平板与穿装在所述导向板的所述导向槽内的多个螺栓连接;所述平板上插装有套管,所述弹珠与所述第一弹簧装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上装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压接的调节螺栓;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U型板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方管和套装在所述第一方管外侧的第二方管,所述第二方管相对的两侧开有竖向设置的齿条形限位槽;近所述第一方管底部的两侧开有对称的L形限位槽,所述L形限位槽具有横向槽部和向下延伸的竖向槽部,在所述第一方管内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L形限位槽和所述第二方管两侧的齿条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上装有与所述第一方管内壁相连的多根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上套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有与所述导向板滑动连接的环槽。
进一步的,近所述第一方管底部的外侧和所述第二方管上部的内侧分别装有导向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进行前后位置调节时,手臂对靠手垫本体施加一定横向的推力,其上弧形限位槽的弧面推动弹珠使第一弹簧压缩,靠手垫本体相对于支座作前后移动,调整到适合的位置后放开手臂,弹珠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伸入对应的弧形限位槽中;由于支座具有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可以调节靠手垫本体的上下位置。该装载机靠手垫可进行前后和上下方向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体位使用者的调节要求,提高装载机操作的舒适性,降低疲劳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6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