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7135.X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1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菁;张宏卓;戴明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00 | 分类号: | H04W8/00;H04W8/08;H04W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设备 跟踪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和设备,尤其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以实现两个设备对用户设备的联合跟踪,包括:主基站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主基站发起对用户设备UE的跟踪;所述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对所述UE进行跟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双连接场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机制中,基站(evolved NodeB,eNB)可以支持对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端到端跟踪,这样根据基站反馈的UE跟踪结果,从而帮助网络实体(例如:(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操作、管理和维护服务器)跟踪/监控UE在基站上的业务情况/性能,及时发现异常,快速定位网络故障及问题,便于设备维护和故障解除。
传统的技术方案中,仅介绍了几个场景下,在LTE系统中基站如何实现激活对UE的跟踪,例如,以UE初始接入网络的场景为例,eNB接收核心网设备(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通过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发送的跟踪激活指示,并根据该跟踪激活指示触发对UE的跟踪。又例如,在UE接入网络之后,eNB根据MME通过Trace Start消息中携带的跟踪激活指示激活对UE的跟踪。目前标准中存在着双连接场景(Dual Connectivity,DC),即一个UE同时连接两个基站的场景,该两个基站中一个作为主基站,另一个为辅基站,并且只有主基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存在信令连接。
但是,DC场景下,目前并不具有辅基站对用户设备实施跟踪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和设备,用以实现主基站和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联合跟踪。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包括:主基站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基站发起对用户设备的跟踪,主基站根据该请求消息启动对用户设备UE的跟踪;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辅基站对UE进行跟踪,本申请中辅基站还可以采用集中式节点(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节点(Distributed Unit,DU)架构,这样主基站将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发送给辅基站中的CU,辅基站的CU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对UE进行跟踪。可选的,辅基站的CU还可以进一步把第一指示信息通过F1接口发送给DU,从而使得辅基站的DU也启动对用户设备的跟踪。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跟踪方法,由于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辅基站上通常不具备对用户设备进行跟踪的参数,因此,辅基站无法启动对用户设备进行跟踪,本申请通过在主基站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并根据该请求消息主基站启动对用户设备的跟踪时,向辅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以将对用户设备进行跟踪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辅基站,从而触发辅基站对用户设备的跟踪,这样可以实现辅基站和主基站对用户设备的联合跟踪。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为辅站增加请求消息,或者,第一消息为辅站修改请求消息。也就是说,当主基站触发辅基站启动用户设备跟踪的时候,如果该用户设备还没有建立双连接,则主基站通过辅站增加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来触发辅基站启动对该用户设备的跟踪。当主基站触发辅基站启动用户设备跟踪的时候,如果该用户设备已经建立了双连接,则主基站通过辅站修改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来触发辅基站启动对该用户设备的跟踪。这样可以对已有的消息作扩展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避免了新定义消息。可选的,除了辅站增加请求消息和辅站修改请求消息之外,主基站还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从而触发辅基站启动对用户设备的跟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7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