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渣深度提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9820.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6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磊;薛向欣;杨合;李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7/04;C22B3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钒化工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钒渣深度提钒方法。
背景技术
钒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钒渣提钒工艺是钠化焙烧工艺,以钠盐为添加剂,先通过高温焙烧将钒渣中的低价钒氧化为水溶性的五价钒钠盐,焙烧产物直接水浸得到含钒浸取液,除杂后通过酸溶液调节溶液pH值,加入铵盐沉钒制得偏钒酸铵沉淀,最后经煅烧得到V2O5。
在上述钒渣提钒工艺中,钠盐添加剂多以Na2CO3配一定量的焙烧附加剂NaCl或者Na2SO4,用来强化对钒矿物(钒铁尖晶石)的破坏。添加焙烧附加剂NaCl或Na2SO4,在焙烧过程中会生HCl和SO3两种气体,容易腐蚀余热锅炉、风机和烟道等;另外,Cl ̄的引入会增加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钒尾渣是钒渣经数次提取V2O5之后的残余渣,提钒尾渣中V2O5的质量分数约在1.5%左右,钒含量较高。提钒尾渣每年约有数百万吨直接排放,不仅造成钒资源严重浪费,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现有技术处理提钒尾渣多采用二次焙烧工艺,即钒渣经一次焙烧水浸后的二次渣返回回转窑重新焙烧,该工艺钒提取率小于40%,钒利用率低,且能耗大,成本高,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提钒尾渣深度提钒的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是钠化焙烧提钒工艺,还有少部分采用高温碳化还原法。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643045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提钒尾渣的处理方法,向提钒尾渣中添加还原剂和粘结剂后压制成球,在800℃-1000℃焙烧还原得到磁化球团,球团经破碎磁选后,得到非磁性料,再通过酸浸、过滤和沉钒制成钒产品。该还原焙烧工艺存在反应温度高,工艺流程复杂,能耗高,生产成本高,钒回收率低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642962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提钒尾渣的处理方法,其向提钒尾渣中添加还原剂、熔剂和添加剂,经电弧冶炼得到铁水和熔渣;熔渣经过浇注、保温长晶、切割打磨和退火之后得到钒钛微晶黑瓷。该工艺存在流程长,操作复杂,且不能大量消耗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提钒尾渣等问题。
因此,如何研究一种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且可使钒渣进行深度提钒的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钒渣深度提钒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成本低,能够深度提钒,提高钒提取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钒渣深度提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焙烧:将钒渣和焙烧剂碳酸钠混合,焙烧,得到焙烧熟料;
S2、水浸提取:将步骤S1得到的焙烧熟料与热水混合,搅拌浸提,固液分离后得到碱性含钒溶液和一次尾渣;
S3、酸浸提取: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尾渣与酸溶液混合,搅拌酸浸,固液分离后得到酸性含钒溶液;
S4、混合并调节pH值:将步骤S3得到的酸性含钒溶液加入步骤S2得到的碱性含钒溶液中进行混合,得到pH值为4-6的混合液;
S5、除杂:在步骤S4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除杂剂进行除杂,经固液分离后得到纯净的钒液;
S6、一次沉钒:在步骤S5得到的钒液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值在1.9-2.1,向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剂,固液分离后得到沉淀母液和含钒沉淀物;
S7、获得产品:将步骤S6得到的含钒沉淀物进行煅烧,得到粉状钒产品。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1中,所述焙烧剂与钒渣的摩尔比为(1-2):1,优选为(1.2-1.4):1;
步骤S2中的所述碱性含钒溶液中钒元素的含量为20-40g/L。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1中,焙烧温度为600℃-900℃,优选为800℃-850℃,焙烧时间为2h-8h,优选为4h-6h。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2中,焙烧熟料与热水的液固比为(2-6)ml:1g,优选为4ml:1g,水浸的温度为70℃-100℃,优选为80℃,水浸的时间为10min-60min,优选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9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