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质心侧偏角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0958.8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熊璐;林雪峰;夏新;刘伟;余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64 | 分类号: | B60W40/064;B60W4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融合 车辆 质心 偏角 路面 附着 系数 估计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质心侧偏角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源信息获取单元:该单元用于获取摄像机预瞄点距离右车道线距离、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测量值,以及主销处回正力矩;主观测器:该观测器连接多源信息获取单元,所述的主观测器根据多源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多个数据进行估计得到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轮侧偏角估计值;质心侧偏角转换单元:该单元连接主观测器,质心侧偏角转换单元将主观测器估计的前轮侧偏角估计值转换为质心侧偏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估计精度高、计算量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参数估计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质心侧偏角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
背景技术
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是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关键信息,也是智能汽车运动跟踪控制的关键状态标量。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难以进行直接测量,且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是关联在一起的,难以分开进行估计,需要同时进行估计,其估计受到轮胎非线性及车辆模型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车辆最难进行估计的量,因此,如何对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进行联合估计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动力学控制的研究重难点。
目前国内外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方法主要有:1、分开进行估计,在估计质心侧偏角时候假设路面附着系数已知,在估计路面附着系数时候假设质心侧偏角已知,然后强行将两者放在一个系统下运行。其问题在于不能保证两个估计量都能同时趋近真实值。2、传统上都是基于惯性元件和陀螺仪对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估计,信息量少。3、部分研究加入了前轮回正力矩对质心侧偏角和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估计,但是前轮回正力矩与侧向力有耦合,不能直接进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质心侧偏角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质心侧偏角及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源信息获取单元:该单元用于获取摄像机预瞄点距离右车道线距离、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测量值,以及主销处回正力矩;
主观测器:该观测器连接多源信息获取单元,所述的主观测器根据多源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多个数据进行估计得到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轮侧偏角估计值;
质心侧偏角转换单元:该单元连接主观测器,质心侧偏角转换单元将主观测器估计的前轮侧偏角估计值转换为质心侧偏角。
所述的多源信息获取单元包括:
传感器采集子单元:该子单元用于获取摄像机预瞄点距离右车道线距离、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的测量值;
回正力矩观测器:该观测器用于获取主销处回正力矩。
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子单元包括:
摄像机:用于获取摄像机预瞄点距离右车道线距离;
惯性元件:用于获取侧向加速度;
陀螺仪:用于获取横摆角速度。
所述的回正力矩观测器具体为:
其中,Mk表示主销处回正力矩,δw表示方向盘转角,is(δw)表示方向盘转角到主销处转角传动比,im(δw)表示助力电机转角到主销处转角传动比,Ms表示方向盘力矩,Mm表示助力电机力矩,A和B为常数。
所述的主观测器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0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控制装置及杆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投影设备的焦距调整方法及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