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桂云’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1569.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秀;李爱荣;管开云;崔卫华;隋晓琳;薛瑞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H1/02;A01G24/28;A01G24/15;A01G24/22;A01G24/10;C05G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旃习涵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桂云 秋海棠 培育 栽培 方法 | ||
‘桂云’秋海棠(Begonia‘Guiyun’)是以卷毛秋海棠(B.cirrosa)作为母本,广西秋海棠(B.guangxiensis)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获得的F1代群体中选择培育而成。其特异性在于二歧聚伞花序4回,着花数多,花序梗长。叶片大,宽卵形,被较疏卷曲长柔毛。同时具有花被片桃红色,花朵直径4‑5cm,12月至翌年3月开花,耐‑4℃低温等栽培适应性较强的优良性状。采用叶片扦插等无性繁殖保持其特异性和优良性状,以腐殖质土∶珍珠岩∶水苔等纤维∶PK肥=40∶3∶3∶0.5的配合营养基质栽培,在平均室温20℃、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5000‑20000Lx的栽培条件下健壮生长。开花期适当增加斜射光照,增施磷钾肥,其开花数多,花大色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培育获得的新品种‘桂云’秋海棠(B.‘Guiyun’);同时涉及该秋海棠新品种‘桂云’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全球约有1600余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也有分布。中国是秋海棠属植物种类自然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知并发表的种类224种,其中197种为中国特有的分布种类,约占中国分布种类的87.9%。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秋海棠属植物尤其突出,已知并发表的种类110种,约占中国自然分布种类的49.1%,其中74种为云南特有的分布种类。
秋海棠属植物花朵艳丽,叶形千差万别、几乎包含了植物界所有的叶形,叶片斑纹丰富多样、色彩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极为优良的草本观赏花卉。作为室内观叶植物,秋海棠属植物盆花近年已倍受青睐,而且评价越来越高,在日本被著称为‘盆花之王’。无论是植物园、公园、公共绿地,还是私家庭园,只要有条件建温室就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收集和展览,仅日本就有22个可以参观展览秋海棠的植物公园。从业者、爱好者以日本的秋海棠协会为中心群英荟萃、纷纷育种,以观赏叶片为主的B.rex系列品种全球约2224品种,其中在日本育成的品种198个,引种栽培315品种。
许多国家一直很重视对秋海棠属植物的研究,英国格拉斯哥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秋海棠属植物达500多种,荷兰、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收集保存了较多的野生种。在杂交育种方面,自1857年玻利维亚秋海棠(B.boliviensis)被发现以来,国外学者以此为中心,采用原产南美安第斯山的梨形秋海棠(B.pearcei)等7个野生种进行错综复杂的杂交育种研究,大约150年间培育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名花——球根海棠系列品种。目前,以观赏花为主的球根海棠、四季海棠和冬花秋海棠系列品种,以及观赏叶片为主的B.rex系列品种等已风靡全球,据日本秋海棠协会2001年发行的育成品种录,全世界迄今已培育出15000多个秋海棠园艺品种,许多品种已商业化生产,并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近年发表的新种中,叶片的形态和斑纹、色彩斑斓的新颖奇特种类并不少见,未知而超越想象的形态类型仍有可能出现或发表,为观叶秋海棠新品种的培育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期待。我国的秋海棠属植物育种起步相对较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曾引种栽培秋海棠,但收集和保存的数量很少。直至90年代初昆明植物园成立秋海棠研究课题组,广泛引种栽培秋海棠属植物、承担并完成了与秋海棠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2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已建成栽培温室约1600m2、引种栽培400余种(或品种)、栽培规模12000余盆。
与此同时,自1996年展开了以有性杂交为主的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培育,以自然变异选择和有性杂交相结合、侧重于观叶的第一阶段育成品种于2001年通过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第二阶段有性杂交育成品种于2003年通过注册,第三阶段以观叶、观花相结合的香花品种于2005年通过鉴定注册,第四阶段以叶片斑纹色彩、刚毛等观赏性状相结合的新品种于2011年审定注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1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