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2511.4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6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习正;汪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城市正阳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3/08;C08K13/04;C08K3/22;C08K5/3492;C08K3/34;C08K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淀粉 尼龙 共混耐 刺穿 复合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对包装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有棱角的商品如猪蹄、牛排、鸡鹅,以及电子印刷线路板,通过抽真空包装,在包装的过程中普通的尼龙复合膜棱角处往往因尼龙层被拉伸造成破损,而影响了包装的阻隔性能。因此商品的包装除了要求包装薄膜的阻氧,阻水蒸气功能外,也要求许多有棱角的商品抽真空包装后,包装的棱角边缘处包装薄膜不破损。这就要求共挤出复合薄膜在具有阻氧,阻水蒸气的功能外,还要具有很好的耐剌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70份、羟丙基淀粉15-20份、刚玉细粉14-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13份、碳化硅6-12份、碳化硼12-25份、玻璃纤维23-29份、三氧化二铝3-7份、钛白粉1-3份、三氧化二锑0.5-2份、安息香乙醚1-2份、纳米蒙脱土7-9份、钛酸四丁酯1.2-1.4份、苎麻麻骨12-14份、明胶2-3份、硬脂酸镁1-2份、碳酸镁13-15份、甲酸丁酯1-1.5份、3-羟基苯甲酸4-6份、月桂醇硫酸盐1-2份、植物皂角苷4-6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份、羟丙基淀粉15份、刚玉细粉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碳化硅6份、碳化硼12份、玻璃纤维23份、三氧化二铝3份、钛白粉1份、三氧化二锑0.5份、安息香乙醚1份、纳米蒙脱土7份、钛酸四丁酯1.2份、苎麻麻骨12份、明胶2份、硬脂酸镁1份、碳酸镁13份、甲酸丁酯1份、3-羟基苯甲酸4份、月桂醇硫酸盐1份、植物皂角苷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70份、羟丙基淀粉20份、刚玉细粉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3份、碳化硅12份、碳化硼25份、玻璃纤维29份、三氧化二铝7份、钛白粉3份、三氧化二锑2份、安息香乙醚2份、纳米蒙脱土9份、钛酸四丁酯1.4份、苎麻麻骨14份、明胶3份、硬脂酸镁2份、碳酸镁15份、甲酸丁酯1.5份、3-羟基苯甲酸6份、月桂醇硫酸盐2份、植物皂角苷6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5份、羟丙基淀粉18份、刚玉细粉16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0份、碳化硅10份、碳化硼18份、玻璃纤维25份、三氧化二铝5份、钛白粉2份、三氧化二锑1份、安息香乙醚1份、纳米蒙脱土8份、钛酸四丁酯1.3份、苎麻麻骨13份、明胶2份、硬脂酸镁1份、碳酸镁14份、甲酸丁酯1份、3-羟基苯甲酸5份、月桂醇硫酸盐1份、植物皂角苷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尼龙复合薄膜具有很高的耐刺穿性能,在抽真空拉伸后棱角处无破损,从而仍可保有较高的阻氧、阻水、阻水蒸气功能,为有棱角商品的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包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60份、羟丙基淀粉15份、刚玉细粉14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9份、碳化硅6份、碳化硼12份、玻璃纤维23份、三氧化二铝3份、钛白粉1份、三氧化二锑0.5份、安息香乙醚1份、纳米蒙脱土7份、钛酸四丁酯1.2份、苎麻麻骨12份、明胶2份、硬脂酸镁1份、碳酸镁13份、甲酸丁酯1份、3-羟基苯甲酸4份、月桂醇硫酸盐1份、植物皂角苷4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一种羟丙基淀粉-尼龙共混耐刺穿性复合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尼龙70份、羟丙基淀粉20份、刚玉细粉20份、氰尿酸三聚氰胺盐13份、碳化硅12份、碳化硼25份、玻璃纤维29份、三氧化二铝7份、钛白粉3份、三氧化二锑2份、安息香乙醚2份、纳米蒙脱土9份、钛酸四丁酯1.4份、苎麻麻骨14份、明胶3份、硬脂酸镁2份、碳酸镁15份、甲酸丁酯1.5份、3-羟基苯甲酸6份、月桂醇硫酸盐2份、植物皂角苷6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城市正阳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桐城市正阳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2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