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3085.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军;卢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后张法 预应力 管道 压浆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浆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不实是现代混凝土桥梁建设的质量通病之一,它将严重影响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和结构耐久性。预应力管道压浆不实造成的危害和机理分析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损坏的机理之一,而孔道压浆的根本目的是排除孔道内的水和空气,防止预应力筋被腐蚀,保证预应力构件的耐久性。
相比普通孔道灌浆解决了以下问题:(1)浆液质量稳定性好、流动性好、流动性损失小、体积稳;(2)新拌浆液泌水率低、不易离析分层、孔道压浆状态饱满;(3)硬化后浆液密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大大降低过压浆料的水胶比,提高浆体的流动性以及浆体的饱满度,以及硬化后浆液密实。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其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减水组分:2%—20%,
膨胀组分:10%—40%,
增强组分:0.5%—2%,
减缩组分:0.001%—0.02%,
阻锈组分:2%—20%,
改性石膏组分:1%—10%,
增稠组分:0—0.001%,
粉煤灰:10%—40%。
其中,所述的减水组分优选为聚羧酸粉剂减水剂。
其中,所述的膨胀组分优选为铝盐膨胀剂。
其中,所述的增强组分优选为醇氨类增强剂。
其中,所述的减缩组分优选为购自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减缩型聚羧酸。
其中,所述的改性石膏组分优选为普通建筑石膏与碱激发剂复合改性处理而成。
其中所述的增稠组分优选为甲基纤维素或者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其中所述的粉煤灰优选为一级粉煤灰。
压浆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重量比将各组分混合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半小时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大大降低过压浆料的水胶比,提高浆体的流动性以及浆体的饱满度,以及硬化后浆液密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其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减水组分11%、膨胀组分35%、增强组分1%、减缩组分0.01%、阻锈组分10%、改性石膏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005%、粉煤灰余量。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将各组分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0.5小时即可。
其中,所述的减水组分为聚羧酸粉剂减水剂;所述的膨胀组分为铝盐膨胀剂;所述的增强组分为醇氨类增强剂;所述的减缩组分为购自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减缩型聚羧酸;所述的改性石膏组分为建筑石膏与碱激发剂复合改性处理而成;所述的增稠组分为甲基纤维素或者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的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
实施例二
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其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压浆剂按照:减水组分11%、膨胀组分30%、增强组分0.8%、减缩组分0.015%、阻锈组分12%、改性石膏8%、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005%、粉煤灰余量。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将各组分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0.5小时即可。
其中,所述的减水组分为聚羧酸粉剂减水剂;所述的膨胀组分为铝盐膨胀剂;所述的增强组分为醇氨类增强剂;所述的减缩组分为购自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减缩型聚羧酸;所述的改性石膏组分为建筑石膏与碱激发剂复合改性处理而成;所述的增稠组分为甲基纤维素或者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的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
实施例三
一种高性能后张法预应力管道压浆剂,其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压浆剂按照:减水组分11%、膨胀组分35%、增强组分0.8%、减缩组分0.015%、阻锈组分11%、改性石膏7%、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005%、粉煤灰余量。
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将各组分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0.5小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3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