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电子镇流器中的多频率振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5216.4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誉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12 | 分类号: | H03B5/12;H05B41/2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控制电路 电压控制电路 多频率振荡器 荧光灯 基准电流产生电路 电流镜电路 电子镇流器 使用寿命 振荡器 预热 点火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 振荡信号产生电路 应用 充放电电流 电压控制 函数关系 基准电流 输出电压 输出控制 发光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镇流器中的多频率振荡器,主要解决荧光灯无预热和点火,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的多频率振荡器包括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电压控制电路、电流控制电路、电流镜电路和振荡信号产生电路。其中电流控制电路连接在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电流镜电路之间,用于产生与基准电流和电压控制输出电压成函数关系的充放电电流,使得振荡器工作在不同的频率,电压控制电路连接在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出,通过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控制电流控制电路,实现对振荡器的不同频率时间的调节,完成荧光灯的预热、点火及正常发光,本发明能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涉及模拟集成电路,特别是一种频率振荡器,可用于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
背景技术
多频率振荡器广泛应用于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可以通过改变其不同时间段的频率来完成荧光灯的预热、启动及正常发光。根据预热式荧光灯的特点,其正常工作需要有三个工作阶段:1、在一定时间内给灯丝一个大电流进行预热;2、在较短时间内给灯一个足够高的启动电压用于点燃;3、最后使灯工作在额定功率下正常发光。当灯回路在预热频率fph时进行预热;当频率逐渐减小趋近于LC电路固有谐振点f0时,灯两端电压迅速增大到其点燃电压范围600~800V使灯点亮;最后在恒定的工作频率frun下正常工作。
图1是现有振荡器的电路图,它包括电阻R1、MOS管M1-M8、运算放大器OP1、切换开关S1及S2、充放电电容C1、二个比较器COMP2及COMP3和RS触发器所组成。其中PMOS管M1和M2组成第一电流镜;NMOS管M3、M4和M5组成第二电流镜;PMOS管M6和M7组成第三电流镜;电阻R1、NMOS管M8、运算放大器OP1组成电流源,产生基准电流IREF。在经过上述三个电流镜镜像产生振荡器的充放电电流I1和I2为电容C1充放电。振荡器工作原理:如果C点的电压VC低于电压V1时,则RS触发器的输入O端为高电平,P端为低电平,则输出Q为低电平。控制开关S1导通、S2关断。此时电流I2为电容C1充电,C点的电压升高;当V1<VC<V2时,RS触发器的输入O端为低电平,P端为低电平,则输出Q保持为低电平,电流I2继续为电容C1充电,C点的电压继续升高;当V2<VC时,RS触发器的输入O端为低电平,P端为高电平,则输出Q输出高电平,控制开关S1关断、S2导通。此时电流I1为电容C1放电,C点的电压降低;当V1<VC<V2时,RS触发器的输入O端为低电平,P端为低电平,则输出Q保持为高电平,电流I1继续为电容C1放电,C点的电压继续下降。当VC<V1时,RS触发器的输入O端为高电平,P端为低电平,则输出Q为低电平,如此重复上面的过程,就产生振荡信号。
由此可知,由于上述现有的振荡器充放电电流恒定,故振荡器的频率固定,无法完成荧光灯的预热和点火,导致荧光灯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镇流器中的多频率振荡器,以通过振荡器的充放电电流可变,实现振荡器的频率可调,能够顺利完成荧光灯的预热和点火,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电流镜电路、电流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比较器、RS触发器和可变电压单元,其中:在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和电流镜电路之间连接有电流控制电路,用于产生与基准电流成函数关系的充放电电流,该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压控制电路,用于产生电压信号给电流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誉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誉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5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