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6180.1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0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董泽宇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液压 双头缩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双头缩管的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
背景技术
缩管机是一种在管材加工领域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机器,其主要是在常态下对管件端面进行扩管或缩管,更换模具可对管材进行鼓包和墩筋等成型操作。管材缩口是将管坯端部直径缩小的管材成型工艺。管坯在轴向力作用下进入变形区,在变形区内产生切向收缩的缩口塑性变形,然后进入稳定区,最终形成缩小的端部直径。
目前,在现有技术下,我国的缩管机还存在有油缸定位不够准确、一次不能让管材完全成型、机身震动大、缩管成型不够稳定等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缩管机工作时油缸定位不精确、不能一次性让管材完全成型、缩管成型不够稳定和机身震动比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对称的PLC控制器和伺服电机,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运转,伸缩油缸设置在伺服电机的正上方位置,缩管模设置在伸缩油缸的活塞杆末端,伺服电机控制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运动,下模固定在机架中部的操作台面上,上模设置在下模的正上方位置,原料管被固定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同时原料管的两端对准缩管模,压紧油缸安装台为机架的一部分,水平的设置在上模的上方,压紧油缸水平的固定在压紧油缸安装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装配有伸缩油缸,活塞设置于伸缩油缸内部,活塞杆水平的设置在活塞上,压簧一端连接在活塞的中心,另一端固定的设置在伸缩油缸的缸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设置有整体限位杆,整体限位杆设置在机架的中部和下模的外侧,一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在压紧油缸安装台上,另一端用紧固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采用PLC控制器来精确控制伺服电机运作并且伸缩油缸采用压簧进行缓冲,使伸缩油缸能够精确定位,从而提高原料管的加工精度;采用双头缩管,能够减少对原料管的加工次数,提高加工速度,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整体限位杆,能够减轻缩管模对机架的冲力,降低在缩管过程中机架的震动,从而提高原料管的加工精度并且增加缩管机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缩管机维护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伸缩油缸沿活塞杆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沿整体限位杆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包括机架14,所述机架14内部设置有对称的PLC控制器1和伺服电机2,伸缩油缸3设置在伺服电机2的正上方位置,缩管模5设置在伸缩油缸3的活塞杆12末端,下模9固定在机架14中部的操作台面上,上模8设置在下模9的正上方位置,原料管6被固定在上模8和下模9之间,同时原料管6的两端对准缩管模5,压紧油缸安装台16为机架14的一部分,水平的设置在上模8的上方,压紧油缸17水平的固定在在压紧油缸安装台16上。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装配有伸缩油缸3,活塞11设置于伸缩油缸3内部,活塞杆12水平的设置在活塞11上,压簧10一端连接在活塞11的中心,另一端固定的设置在伸缩油缸3的缸底上。所述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设置有整体限位杆7,整体限位杆7设置在机架14的中部和下模9的外侧,一端用紧固螺栓15固定在压紧油缸安装台16上,另一端用紧固螺栓4固定在机架14上。
自动液压双头缩管机工作时,将原料管6放入上模8和下模9之间并将原料管的两端分别放入对应的缩管模5中,控制压紧油缸17带动上模8下移将原料管5压紧,PLC控制器1控制伺服电机2运转,带动伸缩油缸3工作,活塞11移动,活塞杆12同步移动,压簧10拉伸。活塞杆12带动缩管模5同步移动,对原料管6进行缩管成型。PLC控制器1控制伺服电机2反向运转,带动伸缩油缸3工作,活塞11反向移动,活塞杆12同步反向移动,压簧10恢复原状,活塞杆12带动缩管模5同步反向移动,原料管6退出缩管模5,控制压紧油缸17带动上模8上移,取出缩管成型的原料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6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排风防震轮缩管机
- 下一篇:一种钢扣机防翘压片导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