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分解塔及湿分解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7413.X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7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于英明;尹小春;石信平;卢伟成;伊盛鑫;刘鹏;武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分解 塔身 锥体 湿分解塔 塔釜 密封 主体内部 地面固定 多层筛板 连接管路 设备运行 顺序连接 分解塔 上封头 碳化塔 下封头 分隔 封头 母液 裙座 连通 贯通 均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分解塔,通过裙座与地面固定,包括顺序连接的塔釜、锥体部分、塔身主体,所述塔釜底部通过下封头密封,顶部通过上封头密封并与所述锥体部分分隔,所述锥体部分与所述塔身主体内部贯通,所述塔身主体内部均衡设置有多层筛板,顶部通过塔身封头密封,所述塔釜与所述锥体部分通过塔外设置的连接管路连通。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使用前述一种温分解塔的湿分解工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湿分解塔和湿分解工艺,通过湿分解反应,可降低母液中NaHCO3浓度,从而延长设备运行周期,减少碳化塔煮塔频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小苏打生产过程中用的湿分解塔。
背景技术
由于小苏打母液中NaHCO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母液中NaHCO3浓度,从而延长设备运行周期,减少碳化塔煮塔频次的湿分解塔以及湿分解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湿分解塔,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湿分解塔,通过裙座与地面固定,包括顺序连接的塔釜、锥体部分、塔身主体,所述塔釜底部通过下封头密封,顶部通过上封头密封并与所述锥体部分分隔,所述锥体部分与所述塔身主体内部贯通,所述塔身主体内部均衡设置有多层筛板,顶部通过塔身封头密封,所述塔釜与所述锥体部分通过塔外设置的连接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筛板上虚拟设置有多道间距相等的纵向线,以及多道相同间距的倾斜线,所述纵向线与所述倾斜线的交点处为漏液孔位置。
进一步的,相邻两条所述纵向线与相邻两条所述倾斜线相互相交形成一个菱形,所述漏液孔位于所述菱形的顶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菱形的一个夹角为60°。
进一步的,所述湿分解塔还包括塔底加热器,所述锥体部分的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加热器底部管路连接的出液口,顶部设有与所述加热器顶部管路连接的进汽口,所述锥体部分内的母流经出液口进入所述加热器内部被加热形成蒸汽,蒸汽再经进汽口回到所述锥体部分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锥体部分的侧壁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出液口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塔釜侧壁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的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塔釜侧壁的底部开设有成品母液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母液出液口与所述塔釜内部的虹吸管连通,所述虹吸管的管口位置低于所述下封头与的述塔釜侧壁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湿分解塔还包括母液预热器,母液经所述母液预热器预热后从塔身顶部的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塔身主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塔身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母液预热器和连接为并提供预热热量的出汽口。
为实现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湿分解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分解工艺,采用如前文所述的一种湿分解塔进行,小苏打生产后产生的母液,经母液预热器预热后,从湿分解塔的顶部进入到湿分解塔内部,由塔底加热器向塔内提供高温蒸汽,母液从塔顶沿湿分解塔自上而下穿过筛板与自下而上的高温蒸汽逐层接触传热,母液完成湿分解反应,形成成品母液进入到塔体,经湿分解泵输送到其他岗位,湿分解过程中产生尾汽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尾汽进入预热器为所述母液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一部分所述成品母液进入到塔底加热器内,经蒸汽加热至沸腾,形成的蒸汽进入湿分解塔底部,为湿分解提供热源。
进一步的,所述湿分解塔的底部设有塔釜,塔底的成品母液经溢流进入到所述塔釜内,再经湿分解泵经管路输送至各岗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74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